|
引用解释 亦作“ 拟跡 ”。 1.仿效。 汉 张衡 《西京赋》:“齐志 无忌 ,拟跡 田文 。”《三国志·魏志·张范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 齐桓 ,拟迹 高祖 ,何如?”《周书·侯植传》:“愿公推诚王室,拟迹 伊 周 ,使国有 泰山 之安。” 2.揣度足迹。 唐 骆宾王 《应诰》:“夫至人之处世,拟迹而后投,隐心而后动。”按,此谓行事之前先行揣度。 见“ 拟迹 ”。 读音:nǐ jì 首字母缩写:nj 【包含拟迹的诗词】
《次韵和原甫游会灵观》
松乔去我久,高驾不可攀。 何意尘外游,近在王城间。 先帝昔临御,忽冲启玄关。 营宫奉岳镇,缥缈当人寰。 疏泉抗台殿,拟迹三神山。 想像列仙下,半空来佩环。 云车倏容与,旄节俨成班。 翩翾万玉女,红颊翠羽鬟。 世人那得见,石坛空自闲。 伊予厌羁跼,酷甚负病瘝。 兹行适所愿,贴若贾在闤。 春风吹园桃,几日朱霞殷。 寒碧竹间见,新黄柳际还。 主人非素朝,促具初无艰。 抗侯角善手,持觞发欢颜。 尚无形骸累,安问绂与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