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1.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蛮民詀諵诉,嚙指明痛癏。”《水浒传》第九八回:“土人欲採取他(美石),却被一声霹靂,把几个採石的惊死,半晌方醒。因此人都嚙指相戒,不敢近他。”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三五:“或知之(被捕的原因)矣,而腐心啮指,申诉无门,畏祸吞声。” 2.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孝,精感万里。’”《后汉书·蔡顺传》:“ 顺 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 李贤 注:“噬,嚙也。”后用“嚙指”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思与眷顾。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但此君母老且病,独子无依……况年逾七十,久困扶牀,路隔三千,难通嚙指,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 齧指: 1.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 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 明 李东阳 《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精感万里。’” 读音:niè zhǐ 首字母缩写:nz 【包含啮指的诗词】
《飞鱼(有序)》
海于天地中,物不能比大。 阴阳浩出没,造物穷荒怪。 力足浮三山,势欲吞大块。 岂惟日月浴,兼疑鬼神会。 披经案《山海》,异族纷琐碎。 我时一徘徊,足蹑二仪隘。 焉知贾客辈,入海如入阓。 风昏白波驶,雨惨黑洋迈。 批石嗔火发,啮指愁舟坏。 飞鱼集樯柁,翅尾错珍贝。 初疑燕雀翻,复骇蝗螟坠。 非类感所稀,枯腊拾海外。 三韩雨雾洗,百岛风烟带。 参差插双翰,欹侧张两旆。 形模小鲜具,意气鹏鹤类。 祇惭海若笑,狭小矜此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