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1.《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 清 洪昇 《长生殿·骂贼》:“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 勇立 《论排外不宜有形迹》:“排以形迹者不然,其对外也,深闭固拒,视若仇讎,苟为力之所能及,虽寝皮食肉,亦若不以为过。” 2.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寝皮食肉男儿事,未分书生袖手閒。” 读音:qǐn pí shí ròu 首字母缩写:qpsr 【用寝皮食肉造句】
1、我这战宠说也奇怪,从不捕杀动物,寝皮食肉,但如果战死的怪物他定要吃了他们的肝胆和心脏才肯罢休。 【包含寝皮食肉的诗词】
《猛虎行》
君不见蜀山之高直上登云梯,草边路侧多少豹狼蹄。 盘龙山下三脚虎,震天一啸回风低。 横拖骡马捉猪犬,咆哮出入吁无时。 有时人立作气势,团目金努矜毛皮。 跳林越涧伏榛莽,亦挟一子携其妻。 妻儿子母谁不爱,难以人肉赒其饥。 好生之德乃天相,杀人正自人杀之。 吁嗟此虎独三足,明白罪状人皆知。 如何击抟更不念,白昼坐使行人迷。 昨宵风雨振林薄,飒沓万仞千夫随。 一夫争先探其穴,曳出斫死桥之西。 寝皮食肉志不厌,亦戕其母烹其儿。 初图一虎得三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