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谓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魏书·张衮传》:“﹝ 张白泽 ﹞出行 雍州 刺史,清心少欲,吏民安之。”亦作“ 清心寡慾 ”。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三折:“我奉师父法旨,着你清心寡慾,受戒持斋,不许凡心动。”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终身劳苦於身心,无分毫益,视彼仙佛之徒,清心寡慾,超然於世累之外者,反若有所不及矣。”《水浒传》第六一回:“你且自在家里,清心寡慾,高居静坐,自然无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问及长生久世之道,则以清心寡慾为要。” 读音:qīng xīn shǎo yù 首字母缩写:qxsy 【用清心少欲造句】
1、 古有贤者,大隐于喧嚣尘世,施主只要清心少欲,也未尝不能像古人那样在奔忙中,体悟自然之道,天人合一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