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同“ 尸陀林 ”。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招羣徒众,入尸陀林,以饼裹腐尸肉而食。” 亦作“ 尸陁林 ”。 梵语的译音。弃尸之处;僧人墓地。《陈书·孝行传·谢贞》:“气絶之后,若直弃之草野,依僧家尸陁林法,是吾所愿。”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云寒林。其林幽邃而且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 宋 苏轼 《赠章默》诗:“弃身尸陀林,乌鳶任狼藉。”一本作一本作“尸陀林”。 清 赵翼 《赠李莪洲》诗:“肉将尸陁林下填,魂已鬼门关畔立。” 读音:shī tuó lín 首字母缩写:stl 【包含尸陀林的诗词】
《借榻竹庵》
短筇穿秋云,杳蔼杂雨意。 林梢响脱叶,虹影挟夕霁。 安栖一枝禅,静寄三径地。 青薜蟠弱龙,紫栗缩寒蝟。 游息屏百营,偃仰得佳睡。 靖惟天地间,岁月脱如蜕。 三彭伐一真,六凿纷小智能。 居然蜗战欠,在处牛穿鼻。 驱驰赤白丸,百年等儿戏。 岂知闲中天,意到即超诣。 灯光续佛照,石响清夜气。 愿言住庵人,万事付衲被。 食肉尸陀林,渠自有正味。 但怀不退转,便到佛地位。 请参诗中禅,一语当千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