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亦作“ 填淤 ”。 淤泥。亦指沉积;淤塞。《史记·河渠书》:“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汉书·沟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唐 杜甫 《溪涨》诗:“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 六塔渠 广四十餘步……自 河 徙以来,填閼成高陆。” 清 刘大櫆 《通江府通判许君传》:“ 松江 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 读音:tián è 首字母缩写:te 【包含填阏的诗词】
《郓州行寄友人》
去年河溢徐房间,至今填阏之土高屋颠。 齐鲁千里何萧然,流冗纷纷满道边。 牵挽小车载家具,穴地野烧留处处。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耻,五岁小儿皆能娴跪起。 卖男卖女休论钱,同床之爱忍弃捐。 相携送至古河边,回身号哭向青天。 原田一望如落鸦,环坐蹒跚掘草芽。 草芽掘尽树头髡,归家食人如食豚。 今年不雨已四月,二麦无种官储竭。 近闻沂泗多啸聚,郓州太守调兵食愁无计。 乌鸦群飞啄人脑,生者犹恨死不早。 自古天下之乱多在山东,况今中扼二京控引江淮委输灌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