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亦作“ 廷平 ”。亦作“ 廷尉评 ”。亦作“ 廷评 ”。 官名, 汉 时为廷尉属官。 宣帝 地节 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 东汉 光武帝 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 魏 晋 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 北魏 、 北齐 及 隋 各设廷尉评一人。 隋文帝 开皇 三年罢。至 炀帝 及 唐太宗 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 晋 潘岳 《闲居赋》序:“逮事 世祖武皇帝 ,为 河阳 、 怀 令,尚书郎,廷尉平。”《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 朱暉 素事録尚书 高阳王 雍 , 雍 欲以为廷尉评,频烦託 顺 , 顺 不为用。”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綵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 读音:tíng wèi píng 首字母缩写:twp 【包含廷尉平的诗词】
《闲居赋》
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 巧诚为之,拙亦宜然。 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 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修辞立诚以居业。 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 举秀才为郎。 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平。 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 俄而复官,除长安令。 迁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 阅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