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即吐绶鸡。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吐綬鸟身大如鸐,五色,出 巴 东山中。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即吐綬,长一尺,须臾还吞之。” 唐 刘禹锡 《吐绶鸟词》:“ 越 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綬 江 南知。”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 鱼復县 南山有鸟大如鴝鵒,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头颊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采彪炳,形色类綬,因名为吐綬鸟。” 清 屈大均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收香一一立花鬚,吐綬纷纷饮花乳。”参见“ 吐綬鸡 ”。 读音:tǔ shòu niǎo 首字母缩写:tsn 【包含吐绶鸟的诗词】
《吐绶鸟词》
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 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 四明天姥神仙地,朱鸟星精钟异气。 赤玉雕成彪炳毛,红绡翦出玲珑翅。 湖烟始开山日高,迎风吐绶盘花绦。 临波似染琅琊草,映叶疑开阿母桃。 花红草绿人间事,未若灵禽自然贵。 鹤吐明珠暂报恩,鹊衔金印空为瑞。 春和秋霁野花开,玩景寻芳处处来。 翠幕雕笼非所慕,珠丸柘弹莫相猜。 栖月啼烟凌缥缈,高林先见金霞晓。 三山仙路寄遥情,刷羽扬翘欲上征。 不学碧鸡依井络,愿随青鸟向层城。 太液池中有黄鹄,怜君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