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释 ◎ 哇哇 wāwā (1) [wawa(sound of crying)]∶如老鸦叫声、小孩儿哭声、叫喊声等 (2) [sweet words]∶形容花言巧语 利舌哇哇 引用解释 1.善言貌。 汉 扬雄 《太玄·饰》:“利舌哇哇,商人之贞。” 2.形容小儿学语貌。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3.象声词。哭、笑声。 北周 卫元嵩 《元包经·少阴》:“男反其室,女归其家。言唯唯,笑哇哇。”《老残游记》第二回:“那个孩子只是哇哇的哭,并不説话。” 4.象声词。吵嚷声。 毛泽东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多收一些农业税,有些人就哇哇叫。” 5.象声词。鸟鸣声。《当代》1981年第1期:“湖底芦苇茂密,其间不时射出一只野禽在空中哇哇鸣叫两声。” 娃娃。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那员外也请小的每吃满月酒,看见倒生的一个好哇哇。”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别人家的哇哇,料在 金水桥 河下便了。” 读音:wā wā 首字母缩写:ww 【包含哇哇的诗词】
《义妇行(有引)》
顾家一女肤如玉,炯炯灵台抱贞淑。 择配奚川武肃孙,井臼亲操谢膏沐。 不必荆钗并布袄,雍雍自是闺中宝。 抚卑事上尽欢心,内外皆称新妇好。 欢乐未央灾祸来,闾阎满眼飞尘埃。 长鲸大豕互吞食,雌凰雄凤难徘徊。 强将性命依岩壑,柏叶松肪共咀嚼。 草衣木履度晨昏,乃畏强梁横侵掠。 丈夫前室有佳儿,哇哇相逐远奔驰。 足趼腹枵行不得,锋横矢乱计宁施。 妾身有子年尤小,恩义欲兼嗟力少。 残生苟幸得完全,孤诚自有神明表。 拊膺长恸望天呼,回头已作沟中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