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释 ◎ 畏缩不前 wèisuō-bùqián [recoil in fear;hang back in face of danger;hesitate to press forward] 表示由于恐惧、震惊或憎恶而后退 他是这样地怕蛇,以致见到它就本能地畏缩不前 引用解释 畏怯退缩,不敢前进。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七:“ 唐子方 始弹 张尧佐 ,与諫官皆上疏。及弹 文公 ,则 吴奎 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目前随营乡勇……究非纪律之师,即有畏缩不前,难遽绳以兵法。”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一节:“不要满足于已得的胜利,轻视敌人,放松对于敌人的进攻,或者畏缩不前,坐失消灭敌人的时机,招致革命的失败。” 读音:wèi suō bù qián 近义词:缩头缩脑 望而却步 畏葸不前 反义词:奋不顾身 挺身而出 勇往直前 首字母缩写:wsbq 【用畏缩不前造句】
1、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 【包含畏缩不前的诗词】
《次韵弟观用王介甫桃源行韵写感为西湖行》
钱塘江头驻龙马,西湖风光甲天下。 西湖西边屋万閒,中有沈沈醉花者。 莺莺燕燕日日春,萍虀豆粥蜡代薪。 黑杀吹飚忽过江,忧贻君父辱在臣。 烽火连天天已近,浪将督师答天问。 畏缩不前江神嗔,坐受排墙侣西晋。 嗟今玉辇竟蒙尘,将相受辱甘帼巾。 求如西晋已觖望,万世遗笑无人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