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亦作“ 无慙 ”。 1.无所惭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神之来格,所贵无惭。”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 2.引申指不逊于或当得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笔,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枰中举国莫争先,女将驰名善战。玉手无慙国手,秋波合唤秋仙。高居师席把棋传,石作门生也眩。” 3.不知羞愧。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六:“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而不肯斯须就劳者,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 读音:wú cán 首字母缩写:wc 【包含无惭的诗词】
《喜得孙》
我五十有四,才今见其孙。 汝父亦三十,得子为之昆。 人生百年间,欻如驹隙奔。 其间欣与戚,短长未暇论。 长长与幼幼,一家团春温。 岂惟情爱足,是有礼义存。 嗟我生苦晚,陟岵悲蚤吞。 有怀当世忧,拙迂不自轩。 老矣绝他念,先志惟所。 诗书茂花实,忠厚丰本根。 要令汝悲长,续续熟予言。 功名身外物,孝悌德之源。 莫先家人正,所贵椒聊蕃。 今朝情陪喜,添汝壮吾门。 相与绍清白,无惭故丘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