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1.断去一足的人。《庄子·德充符》:“ 鲁 有兀者 王駘 ,从之游者,与 仲尼 相若。” 成玄英 疏:“刖一足曰兀。” 唐 杜甫 《入衡州》诗:“寡妻从为郡,兀者安堵墙。” 清 曹寅 《瑮亭》诗:“兀者为之泣,墨者异所悲。” 2. 金 元 两代对 松花江 下游直到 黑龙江 下游及 精奇里江 南北、 乌苏里江 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 兀者 以捕捉貂、鼠、水獭、海豹、鹰鹘等为生,养狗驾拖床,善造船。 元 设“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进行统辖。 明 代习称为 野人女直 。 清 代有各种以“窝集”命名的部落,即指 兀者 。 读音:wū zhě 首字母缩写:wz 【包含兀者的诗词】
《金精歌》
东风飞霖雨,一洗桃李尘。 快马紫游缰,来赏金精春。 连林翠气妙不动,时作佛髻螺头青。 劖劖天壁面削起,中可建旗坐万人。 豁然呀呀,怫然凭凭。 蹲蹲者为虎豹,兀兀者为墉城。 千成老狖学春吟,白日龙雷藏树阴。 莲花峰下久无路,时有樵子攀藤寻。 丹光出屋水涔涔,白鹤飞去栖桃林。 桃今几熟枝尚青,石田玉子无龙耕。 云蒸甑腹烂青{讯言换饣},雪冻地骨迷黄精。 灵君久矣鞭玉麟,今作天上何公卿。 崖前老竹屡生米,夜有石犬当阶鸣。 我亦三生家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