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1.指喜怒等不同思想感情的表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駡,以一人而兼之,听之歷歷也。” 2.指嘲笑与责骂。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然或过于痛哭流涕,而其事未必至此,过于嬉笑怒駡,而其人未必至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军务的事情,何等重大!一旦败坏了,我们旁听的,只能生个恐惧心,生个忧愤心,哪里还有工夫去嬉笑怒駡呢?”参见“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 ”。 读音:xī xiào nù mà 近义词:冷嘲热讽 首字母缩写:xxnm 【拼音】xīxiàonùmàjiēchéngwénzhāng 【用嬉笑怒骂造句】
1、鲁迅先生的杂文对当时的社会冷嘲热讽,真正做到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包含嬉笑怒骂的诗词】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
子瞻堂堂,出於峨眉,司马班扬。 金马石渠,阅士如墙。 上前论事,释之冯唐。 言语以为阶,而投诸云梦之黄。 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解羁而归,紫微玉堂。 子瞻之德,未变於初尔,而名之曰元佑之党,放之珠厓儋耳。 方其金马石渠,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 及其东坡赤壁,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 及其紫微玉堂,不自知其珠厓儋耳也。 九州四海,知有东坡。 东坡归矣,民笑且歌。 一日不朝,其间容戈。 至其一丘一壑,则无如此道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