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佛教称万有为一切法。亦称一切诸法。《大智度论》卷二:“復次一切法,略説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説法。此已摄一切法。”《大智度论》卷二七:“何等是一切法?所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 唐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读音:yī qiè fǎ 首字母缩写:yqf 【用一切法造句】
1、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一切法开头的诗词】
【包含一切法的诗词】
《大悲观音栴檀像》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 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护无畏。 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金刚藏及金刚手,得大势等诸大士。 声闻辟支贤圣众,愿以慈眼普瞻视。 我今南无赞三宝,为欲深游大悲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