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官名。 秦 置。 汉 因之,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递升。后改称大司空;司空。 晋 以后多不置。 唐 复置,实权已轻,至 宋 又多缺而不补, 明 废。 读音:yù shǐ dài fū 首字母缩写:ysdf 【用御史大夫造句】
1、周利用,中宗时,与御史大夫郑惟忠同送金城公主和蕃。诗一首。 【御史大夫开头的诗词】
【包含御史大夫的诗词】
《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病,勿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