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 2.服正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携 胡亥 ,出现于窗口。” 3.端正衣冠。 晋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谓正朔与服色。《史记·孝文本纪论》:“廪廪乡改正服封禪矣,谦让未成於今。”《汉书·郊祀志上》:“是后, 文帝 怠於改正服鬼神之事。” 颜师古 注:“正,正朔也。服,服色也。” 读音:zhèng fú 首字母缩写:zf 【包含正服的诗词】
《酸枣令刘熊碑诗》
碑云。 君讳熊。 字孟。 广陵海西人也。 清越孤竹。 德牟产奇。 诚宜褒显。 昭其宪则。 乃相咨度诹询。 采摭谣言。 刊诗三章。 其辞曰。 清和穆铄。 实惟干巛。 惟岳降灵。 笃生我君。 服骨叡圣。 允钟厥醇。 诞生歧嶷。 言协典坟。 懿德震耀。 孝行通神。 动履规绳。 文彰彪缤。 成是正服。 以道德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