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1.烧灼至于糜烂。《汉书·霍光传》:“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烂之右。”《晋书·刘乔传》:“若诚濯之,必无灼烂之患,永有 泰山 之固矣。” 唐 柳宗元 《贞符》:“爨以毒燎,煽以虐焰,其人沸涌灼烂,号呼腾蹈。” 2.光灿。《清史稿·灾异志一》:“ 泰安 蛟起 夏辉村 西河,高二丈,彩色灼烂,横飞东南。” 读音:zhuó làn 首字母缩写:zl 【包含灼烂的诗词】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魏太子》
小序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燕,究欢愉之极。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 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 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 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其辞曰: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 区宇既涤荡,羣英必来臻。 忝此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