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1.谓调配口味。齐,通“ 剂 ”,调味品。语本《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八珍之齐。” 郑玄 注:“和,调也。”《南齐书·虞悰传》:“ 悰 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 2.谓调配剂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教以案法逆顺,论药法,定五味及和齐汤法。” 调和齐一;使和谐一致。《荀子·非相》:“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陈公墓志铭》:“盖 鲁 有 臧文仲 , 郑 有 子产 , 齐 有 晏婴 , 晋 有 叔向 ,四人者当 周 之末造,能新美旧学而和齐用之。”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 大皥 以降,力政经营,并包殊族,使种姓和齐,以遵率王道者数矣。” 读音:hé qí 首字母缩写:hq 【包含和齐的诗词】
《奉和齐竟陵王郡县名诗》
抚戈金城外。 解佩玉门中。 白马腾远雪。 苍松壮寒风。 临泾方辨渭。 安夷始和戎。 取禾广田北。 驱兽飞狐东。 新城多雉堞。 故市绝商工。 海西舟楫断。 云南烟雾通。 罄节畴盛德。 宣力照武功。 还饮渔阳水。 归转杜陵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