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宋 熙宁 六年, 郑侠 见岁歉而赋急,流民相携塞道,因命画工悉绘所见而成《流民图》,奏献 宋神宗 ,并上疏极言新政之失。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五:“ 熙寧 六七年, 河东 、 河北 、 陕西 大饥,百姓流移於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流连襁负,取道於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 郑侠 监 安上门 ,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后借指反映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七:“吁嗟献纳者,谁上《流民图》。” 吴晗 《闻一多先生传》:“他用嘴、用笔唱出了《石壕吏》,画出了《流民图》。”参阅《宋史·郑侠传》。 读音:liú mín tú 首字母缩写:lmt 【包含流民图的诗词】
《观郑侠流民图》
旱风吹沙天地昏,扶携塞道离乡村。 身无完衣腹无食,病羸愁苦难具论。 老人状何似,头先于步足。 无气手中杖与臂,相如同行半作沟。 中弃小儿何忍看,肩挑襁负啼声干。 父怜母惜留不得,持标自售双眉攒。 试看担头何所有,麻捴麦麸不盈缶。 道旁采掇力无任,草根木实连尘垢。 于中况复婴锁械,负瓦揭木行且卖。 形容已槁臀负疮,还庆未了征输债。 千愁万恨具物色,不待有言皆暴白。 熙宁何缘一至斯,主行新法王安石。 当年此图谁所为,监门郑侠心忧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