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不生火作饭;断炊。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后其家或不举火,则釜中悉皆灰泥,间亦有不洁污其中,如是月餘乃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 陈锡九 ﹞日不举火,周全不顾恤。”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蛇妖》:“甲家固甚贫窶,青黄不接,无所得食,适城中富户所藏穀,欲觅短佣为舂者,甲乃使妻挈二女往,己则独居丙舍。值瓮中米罄,不举火者已三日矣。” 读音:bù jǔ huǒ 首字母缩写:bjh 【包含不举火的诗词】
《闻陈荆山方伯病免》
解组亦常言,斯人何其果。 才见北来鸿,俄闻南下舸。 故人俱还山,酒钱谁寄我。 嗟彼四海人,何限不举火。 拯物岂不怀,仕路方坎坷。 朱颜俗所轻,空自怜婀娜。 同心渺天末,难鼓山阴柁。 酌我犀角杯,遥思浇磊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