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拼音:bào fó jiǎo 抱佛脚的解释[clasp Buddha's feet-profess devotion only when in trouble] 从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原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事到临头,你只好去抱佛脚了 详细解释唐 孟郊 《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谓年老方信佛,求佛保佑。后因称事前无准备而临事慌忙应付为抱佛脚。 宋 刘攽 《中山诗话》:“ 王丞相 喜谐謔,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王 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上去投,下去脚,岂不的对也。’ 王 大笑。” 明 张谊 《宦游纪闻》:“﹝人有犯罪应诛者﹞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故俗谚云:‘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清 李渔 《怜香伴·贿荐》:“[浄]如今遇着个作孽的宗师,忽然要来岁考……[末丑] 周相公 原来在此抱佛脚。” 词语分解
首字母缩写:bfj 【用抱佛脚造句】
1、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包含抱佛脚的诗词】
《读经》
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 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 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 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 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 拂拭尘几案,开函就孤亭。 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 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 听之何有言,德教贵有形。 何言中国外,有国如海萍。 海萍国教异,天声各泠泠。 安排未定时,心火竞荧荧。 将如庶几者,声尽形元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