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duī duī
繁体字:堆堆 意思: 1.兀立貌。 ▶唐·韩愈《路傍堠》诗:“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2.久坐不移貌。 ▶唐·王建《新嫁娘词》之一:“邻家人不识,床上坐堆堆。” ▶《何典》第七回:“﹝活死人﹞与他娘两个闲话白嚼蛆,堆堆坐,堆堆讲,也没甚厌时。” ▶清·翟灏《通俗编•状貌》:“其本字当作敦。 ▶《诗》:‘敦彼独宿。’敦,音堆 详细释义:1.众多的样子。唐?韩愈?路傍堠诗:『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2.形容久坐不动。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之一:『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造句:上分布出一堆堆榄核形,故名。所有堆堆坪的人都来为他送行。一堆堆的垃圾袋已经用卡车运走了庭院里,晒着一堆堆木棉花。
首字母缩写:dd
【拼音】duīduī
【用堆堆造句】
1、 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小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
【堆堆开头的诗词】
《路傍堠》
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 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 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
【包含堆堆的诗词】
《新嫁娘词三首》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