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fēi fàng
繁体字:飛放 意思:(飞放,飞放)
1.纵鹰隼捕猎。 ▶《元史•兵志四》:“冬春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 ▶明·陶宗仪《辍耕录•圣聪》:“时伯颜以飞放为名,挟持皇太子在柳林,意将犯分。” 2.很快放出。 ▶郭沫若《女神•太阳礼赞》:“出现了哟!出现了哟!耿晶晶地白灼的圆光!从我两眸中有无限道的金丝向着太阳 解释:1.纵鹰隼捕猎。
2.很快放出。 详细释义:驱放鹰?隼到野外打猎。元史?卷一○一?兵志四:『冬春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端本堂:『皇太子方在端本堂读书,近侍之尝以飞放者,辄臂鹰至廊庑间,喧呼驰逐,以惑乱之。』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ff
【拼音】fēifàng
【包含飞放的诗词】
《渔家傲·二月都城春动野》
二月都城春动野。 引龙灰向银床画。 士女城西争买架。 看驰马。 官家引佛官兰若。 水暖天鹅纷欲下。 鹰房奏猎催车驾。 却道海青逢燕怕。 才过社。 柳林飞放相将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