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fú huǒ
繁体字:伏火 意思: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北周·庾信《奉和初秋》诗:“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唐·朱庆余《赠道者》诗:“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宋·何薳《春渚纪闻•居四郎伏硃锻丹砂》:“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 解释: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造句:伏火,炼制外丹的一种方法。痰火姜汁,伏火火伏下焦者。心脾积热或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如未伏,更煮,以伏火为度。
首字母缩写:fh
【拼音】fúhuǒ
【包含伏火的诗词】
《赠道者》
自识来清瘦,寻常语论真。 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独有年过鹤,曾无病到身。 潜教问弟子,居处与谁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