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gǎn kuì
繁体字:感愧 意思:既感激又惭愧。亦指感激或感谢。 ▶《晋书•孝友传•孙晷》:“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宋·苏轼《与黄洞秀才书》之一:“寄示石刻,感愧雅意。”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今弟在困厄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斋相借,令弟感愧无地。” ▶叶圣陶《席间》:“乃蒙我师奖赞,为之作序,感愧无已。”
造句:”这伙人为之感愧,纷纷退去。莫菲深感愧疚,几次欲言又止。此刻,我对我的家人备感愧疚。他也为自己的失误而备感愧疚。
首字母缩写:gk
【拼音】gǎnkuì
【用感愧造句】
1、 你慷慨资助我读书,所以每次面对您时总是感愧交并。
【包含感愧的诗词】
《义雀行和朱评事》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