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冠醮

读音:guān jiào

繁体字:冠醮

意思:古代行冠礼的一种仪节。行冠礼时,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酒),谓之“冠醴”。
  ▶《礼记•曾子问》:“于斯乎,有冠醮,无冠醴。”
  ▶郑玄注:“酒为醮。冠礼,醴重而醮轻。”
  ▶孔颖达疏:“醮之所以异于醴者,醴则三加之后摠一醴之,醮则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

造句:《礼记?曾子问》:“於斯乎,有冠醮,无冠醴。”孔子曰:“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服于大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乎有冠醮,无冠醴。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

首字母缩写:gj

【拼音】guānjiào

【冠醮开头的诗词】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冠醮之平,匪酬匪酌。
于户之西,敬其以恪。
金石相宣,冠醮相错。
帝祉之受,施及家国。
【包含冠醮的诗词】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冠醮之平,匪酬匪酌。
于户之西,敬其以恪。
金石相宣,冠醮相错。
帝祉之受,施及家国。
上一篇
关于
下一篇
关山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