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huà sú
繁体字:化俗 意思: 1.谓风俗受德教而发生变化。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必若所云,则是蜀不变服,而巴不化俗也。” ▶《后汉书•曹褒传》:“以礼理人,以德化俗。” ▶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口号》:“文母忧懃初化俗,曾孙仁孝已通天。” ▶明·何景明《忆昔行》:“君行访古兼化俗,长楫輶轩指南极。” 2.教化与风俗。
详细释义:1.教化与风俗。文选?张衡?西京赋:『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化俗之本,有与推移。』汉?王符?潜夫论?德化:『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 2.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必若所云,则是蜀不变服,而巴不化俗也。』后汉书?卷三十五?曹掖:『以礼理人,以德化俗。』
造句:而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名宣德、化俗合称为“宣化”。以俗语入诗,却能化俗为雅。而民俗之不雅,化俗之不长厚耶。
首字母缩写:hs
【拼音】huàsú
【包含化俗的诗词】
《送僧》
大内曾持论,天南化俗行。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