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huài sè
繁体字:壞色 意思:(坏色,坏色) 非正色。常指僧衣的颜色。 ▶唐·刘禹锡《佛衣铭》:“坏色之衣,道不在兹。” ▶《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律有三种坏色:青、黑、木兰。青谓铜青,黑谓杂泥,木兰即树皮也。” ▶元·张昱《慧具庵自泺东回》诗:“慧师新自上京回,坏色袈裟染劫灰。”参见“坏衣”。 解释:1.非正色。常指僧衣的颜色。
造句:若比丘三种坏色中不一一坏色。三于坏色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世间天上上至梵摩诃梵不坏色。或谓
首字母缩写:hs
【拼音】huàisè
【坏色开头的诗词】
《赠后庵显裕僧》
坏色寒惟破面藤,寄情显裕一孤僧。 花天捧日朝分供,山鬼呼风夜扑灯。 何日庵居同兀兀,羡君身外只腾腾。 是非不到争多少,前寺经山只一层。
【包含坏色的诗词】
《岁晚旅望》
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 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