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hūn zhuó
繁体字:昏濁 意思:(昏浊,昏浊)
1.指空气、水等不洁凈。 ▶唐·谷神子《博异志•阴隐客》:“言未毕,门中有数十人出,云怪有昏浊气,令责守门者。”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譬如奔流浊水,纔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渣滓尽去,复得清来。” ▶黎锦明《出阁》:“她嫌屋门边的塘水昏浊,常时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
解释:1.指空气﹑水等不洁净。
2.引申为污秽难看。
3.指社会﹑政治黑暗混乱。
造句:俗人如盗泉,照影都昏浊。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昏浊溃乱,动违礼度。围棋者以憨者,李乃国手,而神思昏浊,人呼为李憨
首字母缩写:hz
【拼音】hūnzhuó
【用昏浊造句】
1、也许某天他会静静的躺在床板上,用昏浊的目光无限留恋的看着这个世界,悄悄走完生命这最后一程。
【包含昏浊的诗词】
《生查子 简吴子似县尉》
高人千丈崖,千古储冰雪。 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 俗人如盗泉,照眼多昏浊。 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