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huǒ bǎ
繁体字:火把 英语:lunt 意思: 1.火炬的俗称。束状的照明物。顶部燃火,下部为握柄。 ▶宋·叶适《送吕子阳携所解<老子>访留未久急归》诗:“火把起夜色,丁鞋明齿痕。” ▶《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只听的外面拿着火把,照将入来。” ▶西戎《女婿》:“青枝爹赶回来,天早黑了,街上到处是灯笼火把,到处是人。” 2.指束状的易燃物。 ▶《七国春秋平话》 近义词:
火炬、庭燎 详细释义:火炬。用易燃的东西卷成长条形,或在棍棒的一端缠布,蘸油点火,用以照明。老残游记?第四回:『那强盗抢过之后,打着火把出城。』
造句:用文火把它们煮上四个钟头。但愿它成为你用来照亮黑暗的火把。火把被点燃了。只听见两个举火把的女人在我们背后咯咯地笑。
例句:我们在山洞里点燃火把。 We kindled a firebrand in the cave.那是一个月黑之夜,我们不得不燃起火把寻找路径。 It was the dark of the moon, and we had to use torches to find our way.
首字母缩写:hb
【拼音】huǒbǎ
【包含火把的诗词】
《颂古十四首》
眼空四海恣纵横,鼻孔辽天信脚行。 拿得电光为火把,却来日午打三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