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合作银行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经验总结 农村合作银行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经验总结 新兴的农村合作银行如何定位自身业务市场空间,如何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农村合作银行以其“五大调整”给出了自己的一份答案。 调整信贷市场定位:瞄准重点 近年来,农合行所在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很快,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迅速减少,辖区内的客户群体快速变化,同业信贷批发业务竞争十分激烈。针对区域经济金融实际,农合行主动适应变化,牢固确立“社区零售银行”的发展目标,在贷款营销机制上进行了新的调整—— 调整信贷产品种类:新颖灵活 信贷业务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竞争、参与竞争、在竞争中胜出? 调整利率定价机制:差别机动 针对贷款客户存在的信用与利率价格不对称,优质客户贷款“饱和”的问题,农合行充分运用利率这一特殊杠杆,将贷款利率定价与贷款质量、客户性质、信用状况、贷款期限等风险因素进行挂钩,在贷款价格管理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差异化的价格体系。进一步缩小企业等级评定的期限,由终身享受改为两年一评,严格一类企业的评定条件,现有公司类客户只有连续五年以上贷款业务无欠贷欠息行为,且财务制度健全的才视同一类企业。对评上的一类企业继续享受优惠利率政策,评不上的则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40%的一般利率。该行特别规定:对贷款借新还旧每出现一次利率在原有的基础上上浮10%,直到上限为止,对拖欠贷款本息的则提高风险等级,实行惩罚性利率。通过实施差别利率政策,不仅刺激了传统优质客户对贷款的需求,而且提高了客户重视信用,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的自觉性,保证了资产的质量,解决了以往客户在经营出现问题后仍能享受优惠利率的“不对称”问题,对于巩固“黄金客户”资源,加快贷款营销起到了突出作用。 调整信贷促销策略:创新务实 针对营销手段滞后的问题,农合行对信贷促销策略进行了全面创新,将行本部信贷管理部的电话设置为“银行信贷服务热线”,在《日报》和《早报》集中刊发10期广告进行宣传,并统一制定了《银行热线咨询、反馈意见登记簿》,安排专人专职负责接听、回答和认真记录客户具体的联系方式和贷款需求,及时反馈给基层。全年共接听信贷咨询电话1000余个,办理贷款200多笔,贷款金额超过1000万元。同时,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金融产品推介活动,面向全区企业进行了自我推介,突出自身信贷产品灵活、快捷、方便的优点和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引起了众多中小企业的重视。例如,大酒店地处崂山区黄金位置,自开业以来效益良好,平均入住率达到93%以上,他们及时发放贷款万元,支持企业扩大经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此推介会的方式全年促销贷款达到2.5亿余元。 调整资金运用途径:深挖潜力 针对头寸富余和闲置资金收益偏低的问题,农合行重视对闲置资金的运用,通过购买央行票据、存放同业、办理转贴现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资金市场活动,扩大了资金收益。全年共3次购买央行票据25000万元,实现利息收入154万元;与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签订同业协议存款协议,累计存入资金8.8亿元,实现收入112万元;办理转贴现215笔,累计金额7.9亿元,实现贴现利息收入达48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闲置资金收益低的问题,有效挖掘了效益潜力。 “五大调整”踏出了发展的新路,贷款营销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截至年末,农合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7.95亿元,较年初增长8.8亿元,完成计划的110%,增幅22.47%,全年实现贷款利息收入3.09亿元,比上年增加3579万元。年度贷款增长额和利息收入在全省农信系统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