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桥和水的诗句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人重暮妆。——《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卢纶 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过杜浦桥二首:其二》陆游 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鉴湖柳枝词十二首》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题情尽桥》雍陶 祓除情景烟波上,放荡胸怀诗酒中。禹会桥边潮落处,夕阳几度系孤篷。——《闲游》其三》陆游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天津桥》刘叉 2.描写夜晚古镇流水古桥的诗句有哪些1.《枫桥夜泊 》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4.《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夜归鹿门山歌 》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3.形容流水和小桥的诗句描写小桥流水的诗句1、峥嵘秋气动千崖。 川平晚照回。小桥流水送吟鞋。 无人觉往来。2、叮咛记取儿家。 碧云隐映红霞。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 3、小桥流水。一迳修篁里。 走马章台人未老。只爱明窗净几。 4、小桥流水接平沙,何处行云不在家。毕卓未来轻竹叶,刘晨重到殢桃花。 5、小桥流水,一树雪香瘦。故人今夜月,相思否。 6、小桥流水,残梅剩雪,清似西湖。而今杖履,青霞洞府,白发樵夫。 7、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浅衫深袖倚门斜。 只缘些子意,消得百般夸。8、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 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9、清梦到小桥流水,翔蓬深处。 去岁滦京犹望远,今年谈宴知谁与。想荷翻翠盖饱凉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1、小桥流水路萦纡,竹里茅茨是隐居。12、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13、花如雪。 小桥流水,不胜愁绝。横梢翦入生绡墨。 14、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 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15、欹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 16、吹彻瑶笙鹤未还,小桥流水碧潺潺。17、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 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 4.形容夜晚的桥景色的词语您好,想到唐代诗词几首,希望能够帮到您。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还京赠别》 唐 卢照邻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 《舟中夜坐》 唐 白居易 潭边霁后多清景,桥下凉来足好风。秋鹤一双船一只,夜深相伴月明中。 《禅林寺》 唐 无可 台山朝佛陇,胜地绝埃氛。冷色石桥月,素光华顶云。 远泉和雪溜,幽磬带松闻。终断游方念,炉香继此焚。 5.描写夜晚古镇流水古桥的诗句《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6.谁有关于晚上夜景的湖水诗句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望织女诗 (范云) 盈盈一水边,夜夜空自怜. 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 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 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7.描写夜晚池水的好词佳句,我要的是句子不是诗句先说明荷塘月色 荷花映日 碧叶红花 碧波荡漾湖光水色 湖色蔚蓝 烟水空蒙 湖水浩淼 湖水荡漾湖水涟漪 湖水清澈 湖闪金波 银龙游曳 明净澈底湖光峰影 湖色蒙蒙 湖天一色 水波不兴 湖平如镜月映水中 湖水柔和 湖波涟涟 湖翻银浪 浮光跃金夜湖美景 涟漪潋滟 倒影碎裂 波光摇曳 微波起伏霞光掩映 浪静波平 鸟穿绿柳 群帆渔歌 荡舟小憩湖光山色 湖清水净 湖水荡漾 湖光塔影 绿波荡漾湖浪汹涌 湖水拍岸 银浪翻滚 月映湖面 千层碧浪碧水茫茫 云水茫茫 金波闪烁 湖柳绕堤 烟笼寒水绿水盈盈 轻舟若飞 白鸥掠水 流水潺潺 流水淙淙1. 光照在波纹细碎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锻。 2 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碧绿的树。3.有诗赞曰“晋祠流水如碧玉”,我看这春雨池并不逊于难老泉:泉水是流动的,很难凝成一块碧玉,而这池水却静静的,柔和而美丽,如一块翡翠。 4 湖水绿绿的,似乎有人为它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面纱,叫人不敢大口呼吸,生怕吹破了它。5. 微波荡漾的古湖在阳光的照射下粼粼闪光,婀娜多姿的柳丝如同少女洗过的秀发,在波光反映中轻轻飘动,如同梦幻般。 ..6 池水依然平静如镜,清晰地映出跳跃着的簧火,变幻着的火焰,还有碧天里的玉蟾。 7 太阳已经落山了,但它的光却从云层下反射过来,红光反照到湖面上,湖面像燃烧起来似的,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原来的颜色,都被淹没在红光里了。8 忽然我眼前一亮,我赶忙向前奔去,原来是一片清澈的人工湖,像田园中的一面大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水很清,微风吹过,泛着阵阵涟漪,金光闪闪。 “吱”的一声,一只燕子飞来,拖着尖尖的尾巴在水面滑地,激起一阵圆晕……9 湖中,鱼儿游上了水面,有的吐一串串气泡;有的互相追逐、嬉戏;有的把莲叶当作小伞,在下面捉迷藏;有的跟在妈妈的身后悠悠自得地游来游去。10 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地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11湖面上水波不兴,船像在一面玻璃上滑行。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 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碧。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动,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 两岸的峰峦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谴络的伴送着游人。眼看到了尽头了,转一个弯,又是同样的山,同样的水,真想来点变化呵,可是走过南北一百二十里,仍然是同样的风姿。 12比起波浪汹涌的洞庭湖来,镜泊湖是平静安详的;比起太湖的浩渺浑圆来,镜泊镜太像水波不兴的一条大江;大明湖和她相比,不过是一池清水,西湖和她相比,一个像“春山低秀,秋水凝眸”的美艳少妇,一个像朴素自然、贞静自守的处女。13放眼远望,水光澈艳,风帆点点,湖中小岛犹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显得那样的楚楚动人。 14 湖水毕竟太诱人了,更何况是在这么一个炎热的时候。我走近了湖边,顿时,面前那层热浪的隔膜消失了。 水浪动荡,一闪闪地,仿佛水面上附了一层黄金。手也似乎耐不住了,轻轻伸入水中。 酶!那股沁人心脾的感觉真是不可言表。霖涟漪轻轻地抚摩着汉白玉的池壁;漾动的秋水,在“知鱼桥”下流来荡去。 15那一个个绿色的小岛像一颗颗明珠镶嵌于湖面,乍一看又似一个个绿浪翻滚于云间。彩帆点点,在绿树环绕的千岛湖中竟显得如此多娇。 16鸟瞰清例的湖水,那被风激起的鳞波,仿佛是一道道花边时隐时现,听那松涛,低沉委婉就像那传说一样令人遐想;还有那在风中摇曳,纤弱纯白的芦苇,显出它那独特的姿色,娇柔得使你不忍心去碰它。17夕阳西下,那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湖水似一位羞涩的少女的脸庞微微泛起了红晕。 18 从鸿鹊楼上俯视麓湖,湖面上有几座精巧别致的小亭,湖水碧波粼粼,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真似千百颗灿烂的宝石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9啊,桃花潭的水真绿啊,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桃花潭上,零星地散着几片残荷,叶缘已发黄,但颗颗晶莹的水珠却调皮地藏在上面;残荷下,红色的金鱼漫游其间,两旁的枫树,落下参差斑驳的影子―黄、绿、红、白、黑! 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静”字,静得使人觉得那仿佛不是一滩水,而是一片茵―一片葱翠晶莹的绿茵。 蓝天、绿树、白云都把倩影留进了她的怀抱,静静的碧波中渗着一丝丝沉思。 由于永恒的宁静,于是有出奇的清澈:水底的游鱼、沙石,都毫无掩饰地溶进了眼帘―自然,那不是逸士的双眸,而是一对燃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动”字,它像一条变幻无定的绿绸,绿得那样美,那样纯,阳光映照之下,跃起粼粼波光,如飞花,似碎金,每一片小光斑都有一个小小的精灵在闪烁,在伸缩,在颤抖;微风吹送之际,泛起道道水纹,缓缓地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 继而又是一朵、两朵……水面上原来清晰的界限像是宣纸中的一线淡墨,在那些空际迷蒙的轻纱薄雾笼罩之下渐渐扩散,后来竟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了。 傍晚,塞里木湖渐渐变成了深蓝色,天和湖连成一片,分不清是天把湖水染蓝,还是湖水把天。 8.形容夜晚长江大桥的句子在武汉长江大桥夜晚的武汉长江大桥特别漂亮,映像很深刻。 名气超大的一座桥,很宏伟的一座大桥,果然名不虚传,气势宏大气派,钢筋有利的跨越在江面上。横卧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 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 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于1956所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 每孔跨度为128米,为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 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望大江东去,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尽收眼底,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