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寻隐者不遇诗句描写什么

1.寻隐者不遇 古诗

【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

内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唐五代-贾岛

注释:

[1]寻隐者:寻访隐居在山路山中的人。本诗一作孙革诗,题为《访羊尊师》,无根据。

[2]松下: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隐者的徒弟。

[3]言:说。

[4]处:去处。

解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详解如下

2.寻隐者不遇诗句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全诗如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诗翻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3.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贾岛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提起他,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为了是用“推门”好,还是“敲门”好,他费尽心机。

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贾岛炼字上的工夫,其实,炼字并不能概括他诗歌创作的特点。《寻隐者不遇》信笔所之,脱口而出,句句明白如话,字字平淡无奇,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挑出来推敲、玩味的。

然而,正是这“明白如话”,“平淡无奇”,形成了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含糊其辞,妙在其中。 明白如话的诗,又怎么会是含糊其辞呢?它的妙处又在何处呢? 除诗题外,全诗只有区区20字,却涉及到三个人物:寻者、童子、隐者。

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隐者,因为他是“寻”的对象,是诗歌主要描述的人物。可是,诗中的前两句,写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后两句寓问于答中,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其身份、气质、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隐在诗句的背后。

这不是含糊其辞吗! 然而,正是这“含糊其辞”,给读者留出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只要细心地品味诗句,你不难发现隐者若即若离,时隐时现,活跃在诗句营造的画境深处。

深入一想,诗中的古松、白云、青山、童子、草药,哪一样不与隐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活人,其超凡的隐者身份,高古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辞的诗句之中,在隐隐约约的画境深处,飘然显现。可见,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正是“含糊其辞”的妙处。

诗人写人物含糊其辞,表达自我感情时也颇为“含糊其辞”。按照常人的心理,寻人不遇,多多少少都会在心里激起情感的波澜:或渴望、或失望、或激动、或怅惘。

而诗人面对“寻”而“不遇”,诗句中没有一句明确表示情感话语,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仿佛一切与已无关。古人云“诗言志”。

志者,心声也。没有诗人的感情能成为一首诗吗?当然,诗人不是没有感情,只是表达得“含糊”而已。

其实,诗人的内心并非古井止水,波澜不惊。“松下问童子”,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满怀希望而来。

而童子的“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继而“只在此山中”一句,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有见面的可能。

可是“云深不知处”又让人迷茫:云海漫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最后,借助“云深不知处”的画面,任读者去眺望,去探求,去咀嚼……从迷蒙的画面中,去体会诗人心中那一丝寻而不遇的惘然若失之感,得出自己的感受。

这岂不是含糊之极,又清楚之至吗? 言简方可意长,含糊才有余韵。所谓“含糊其辞”只是一种“含蓄”的表述手法。

《寻隐者不遇》中,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诗句,表达“含糊其辞”的意象,是他苦心孤诣的追求,这或许正是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一条重要的原因吧。

4.古诗《寻隐者不遇》描绘的情景

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高高的青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歌迎接喷薄欲出的太阳。

浓浓的雾霭中走出一个人,这就是我——诗人贾岛。山上杂草丛生,一道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天边。

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蜜蜂、蝴蝶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俯瞰山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幢幢房屋鳞次栉比,菜园、树林、田野。

到处充满了悠闲的田园气氛。

我踱着步,皱着眉头走在山路上,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些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山上清新的空气,动听的鸟啭,泥土的芬芳,美丽的景色,都不能驱赶我心中的郁闷之情。

原来我要去拜访一名隐士,可怎么也找不到。突然,我眼前一亮,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有一位童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书,我心想:也许这个儿童就是隐士的童子吧。

我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请问童子,你师傅隐居在这儿吗?”童子放下手中的读本,好奇地看了看我,点点头。我又问:“那你知道你师傅去哪儿了吗?”童子回答:“嗯……也许他在山顶吧!”我迫切的问:“那你可知你师傅去做什么吗?”童子思讨了片刻,答曰:“师傅去山里采药了,但我不太清楚他的具体去处。”

我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却又马上消失在漫无边际的云雾之中。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我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5.魏野写的寻隐者不遇诗句意思

年代:宋 作者:魏野 作品:寻隐者不遇 内容: 寻真误入蓬莱岛, 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 白云遍地无人扫。

作品注释 注释: “白云遍地无人扫”,多么迷人、脱俗的景致!由此也可想见隐者的超然出尘的胸怀 ==============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6.古诗 寻隐者不遇 意思

寻隐者不遇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唐代诗人贾岛想到了他隐居在山中的朋友,便想去山中会会他。于是,他收拾好行李,高兴地朝朋友的住处走去。

一路上,景色秀丽,风景迷人。山林里,一片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松树挺拔鸟语文香,贾岛不禁感叹到:“我这位朋友隐居的环境真优美啊,他在这儿一定过得不错。”

到了隐者的家,出来迎接的却不是隐者本人,却是他的童子。只见这位童子身穿布衣,手上拿着一个树枝,后面还跟着一只斑点狗。贾岛迎上去问道:“你好,请问你家先生呢?”

童子答道:“我家先生到山中采药去了。”

贾岛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那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我也不清楚,他只在这座山中,云雾弥漫,山林深处,不知在何处。”

贾岛略带遗憾地转身走了,但他心想:虽然这次来没有遇到他,但这一带风景迷人,我就是当来郊游了,我也不虚此行了。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