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湖光水色的诗《吴江垂虹亭作》: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 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精鉴别,善书画,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有《宝晋英光集》等。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江南。 破鲈(lú)鱼:如同说“鲈鱼破玉”。 鲈鱼,一种淡水鱼,又名银鲈、玉花鲈,主产于吴江一带,吴江有“鲈鱼乡”之称。玉破鲈鱼,形容切好的鲈鱼肉莹洁如玉。 金破柑:形容剖开的柑橘灿若黄金。洞庭东西山盛产柑橘,品质较优。 “金破柑”,《宋文鉴》作“霜破柑”。 《吴江垂虹亭作》是两首山水诗。 第一首描写了太湖边的美好景色,是写实;第二首则由水天一色的湖光水色联想起织女架起了织布机、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而名闻遐迩,自宋始建之日起,即被誉为三吴绝景。 改建为连拱石桥后,“环如半月,长若垂虹”,“三起三伏,蜿蜒似龙”,其壮丽秀美,更是独步江南。历史上有百余名名人为此吟诗作画,赞叹不绝。 其中宋苏舜钦“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宋杨杰“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倾玉碧无暇”,以及宋郑懈“插天虫带虫东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世称吴江长桥三名联。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这是北宋诗人米芾吟咏吴江垂虹桥的一首诗。它以富有画意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这座水波连天、长虹飞渡的古代名桥的宏伟景象。 垂虹桥位于吴江松陵镇东门外,横卧于古吴淞江正源之上(古吴淞江又名淞江或吴江),原名“利往桥”,俗称“吴江长桥”,因桥上建有垂虹亭,故又称“垂虹桥”。 垂虹桥建于北宋年间,它的建造与古代吴江的地理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古吴江就是一个水乡泽国,县城松陵镇位于古吴淞江之滨,镇南即为烟波浩渺的太湖。吴淞江在松陵东南接纳太湖水东流入海,正如旧志所称:“吴江以南,一望无际,皆太湖之委,松江之始也。” 唐宋以前,这里江面宽阔,水深流急,风高浪大。古运河在此又借道吴淞江,如遇上天气骤变,则常常翻船溺人,官府漕运屡遭损失,当地居民往来也极为不便。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官府召集民众在江湖之间修筑了吴江长堤,堤东为江,堤西则湖,为了让湖水东泄,就在县城东南留有一大缺口,运河以西、长堤以外仍然风大浪急,日夜无休。为了保证漕运的通畅以及居民往来方便,修建一座长桥把县城与吴江长堤连接起来已势在必行。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当时吴江知县李问和县尉王庭坚募钱百万兴建长桥,次年6月桥成通行。当时桥长1300多尺,西北-东南走向,砖木混合结构,桥面铺砌青砖,双边萦以修栏,用木万计,桥中心比较宽阔,建亭名垂虹,桥下85孔互相联缀。 垂虹桥上临波涛万顷的太湖,远远望去,犹如中流砥柱,屹立于洪涛之中。波光桥影,远山近芦,苍茫如画,成为绝景。 桥成以后,舟楫免于风波之险,徒行者晨往暮归,皆为坦道,十分方便。宋元时期,太湖之水从桥下浩荡东流,垂虹桥便成为吴淞江的咽喉,为数众多的桥孔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吴淞江浪涛之险,所以宋代曾有“松江未过不愁,过了垂虹百不忧”的诗句。 垂虹桥建成以后,便成了文人雅士们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途经垂虹桥无不吟诗作赋。不少诗人登临桥上,南望波涛汹涌、水天一色的太湖,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垂虹桥也随之名闻天下。 北宋诗人张先曾为吴江县令,有诗云:“桥南水涨垂虹影,清夜澄光合太湖。”南宋著名文学家姜夔途经垂虹桥时,留下了“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佳句。王安石、苏轼、米芾、杨万里等宋代名家都以登临垂虹桥,面对万顷太湖,远眺洞庭诸山,品尝鲈脍为乐事。 垂虹明月,松江鲈鱼,钓雪晴沙,足使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由于木桥易腐,加之常遇兵燹,长桥屡遭毁坏,因此垂虹桥自建成后,几乎每年都要维修,桥孔也时增时减,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竟多达99孔。 到了泰定二年(1325年),吴江州判官张显祖以石易木,下开62孔,桥孔为弧形联拱式结构,并在东西两桥堍各立巨大石狮一座。到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吴江监州那海又重修垂虹桥,并亲书隶体“垂虹”两大字悬匾于亭。 此后世皆称垂虹桥而不称利往桥。明永乐二年(1404年),吴江知县蒋奎又用石砌面,双边冀以双层石栏,栏杆上雕刻有狻猊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邑人包咸等人出资重修垂虹桥。由于城市闾井变迁,淤滩封占障塞,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夏,官民又积资重修此桥,但此时桥孔之数仅存四十又四了,不过它一头连接东门城墙,一头直通郊野,水波连天,仍然壮观。 解放后垂虹桥尚可见37孔。 垂虹桥在历史上已显示出它的作用。 然而,由于河道淤塞,改道频繁,特别是在明清之际,东太湖淤浅迅速,吴淞江正源北移,垂虹桥下已不是太湖东泄的主要通道,桥孔逐渐被。 2.作文描写垂虹桥350字千年等一回.在杭州的断桥上,有这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白娘子与许仙相爱至深,但又因为是人妖关系,所以法海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之下,将他们隔于千里之外;然而他们的心却依然贴得那么紧.是断桥让他们相遇,当他们在断桥再次感人地拥抱时,不禁使人为之落泪.我的思绪不禁掠过姜白石的垂虹桥——“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林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这份心灵的感应,苦苦的厮守,如今的人们是无法感受到的:当今的烟波桥上,歌声何往,箫声何从? 断桥,是传说中那凄美的爱情故事的永恒见证. 3.作文描写垂虹桥350字千年等一回.在杭州的断桥上,有这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白娘子与许仙相爱至深,但又因为是人妖关系,所以法海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之下,将他们隔于千里之外;然而他们的心却依然贴得那么紧.是断桥让他们相遇,当他们在断桥再次感人地拥抱时,不禁使人为之落泪.我的思绪不禁掠过姜白石的垂虹桥——“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林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这份心灵的感应,苦苦的厮守,如今的人们是无法感受到的:当今的烟波桥上,歌声何往,箫声何从? 断桥,是传说中那凄美的爱情故事的永恒见证。 4.描写赵州桥的诗句描写赵州桥的诗句 1、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徐氏《玄都观》 2、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张说《东都酺宴四首》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杜甫《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 5、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董思恭《感怀》 6、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7、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8、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9、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刘希夷《采桑》 10、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11、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12、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李世民《帝京篇》 13、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14、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15、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16、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17、上有天堂,下有赵州桥。 18、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李峤《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 19、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20、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宋之问《灵隐寺》 21、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宋之问《送赵司马赴蜀州》 22、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23、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24、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张昌宗《游石淙山》 25、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骆宾王《送吴七游蜀》 5.与桥有关的诗句1.陈基有《青山桥即事》诗云:“两情如水水如环,柳外春桡数往还。招手渡头人不见,二分新月近青山。”(苏州 青山桥) 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苏省扬州市 二十四桥) 3.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浙江绍兴 春波桥) 4.“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5.“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 6.“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北宋词人秦观遭贬谪编管横州,曾于桥畔祝生家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添春色》(又名《醉乡春》)(横县 海棠桥) 6.形容雨大的诗句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槟《夏日题老将林亭》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找了一些关于雨的诗句,可能有些不是夏雨,希望对你有用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