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描写章丘的诗词1、《春残》是宋代杰出女诗人李清照南渡后寄居某地所作。此诗一反大多数李诗雄浑的写作手法,采用雅致纤细的表达方式。以白描方式来叙事,描写晚春之景,难得的一个典故也没有使用。单纯的表现了作者客居异乡,在愁病中的思乡之情。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2、《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3、《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4、《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是李清照的一首抒情词,写作时间只知道是某年的三月初三。 此词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时期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有感而作。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旧家难归的惆怅。在梦中她还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见其忆念之切,但是一个"空"字,毕现失望之情。所以起首三句为全词定下基调。接着转折:在怡乐的酒宴中,发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悲叹,从而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2.李清照描写章丘的诗词1、《春残》是宋代杰出女诗人李清照南渡后寄居某地所作。 此诗一反大多数李诗雄浑的写作手法,采用雅致纤细的表达方式。以白描方式来叙事,描写晚春之景,难得的一个典故也没有使用。 单纯的表现了作者客居异乡,在愁病中的思乡之情。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2、《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 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3、《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 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4、《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是李清照的一首抒情词,写作时间只知道是某年的三月初三。 此词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时期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有感而作。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旧家难归的惆怅。 在梦中她还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见其忆念之切,但是一个"空"字,毕现失望之情。所以起首三句为全词定下基调。 接着转折:在怡乐的酒宴中,发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悲叹,从而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3.求李清照写的关于青春的诗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是一位宋代女诗人,写了很多关于青春与时间流逝的诗词。底下列举几篇 1、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春晚”看似写的是晚春,暗喻着青春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李清照在济南的哪几个泉写下过诗来赞美趵突泉 还有百脉泉 《漱玉集》 "更谁家横笛。 吹动浓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经历过人生几多波折,情感伤怀体验多多的多情者,每每读到她的这些个词句,谁还能忍得住一丝心酸、几滴眼泪? 这些词,唯有女人才能吟出,唯有李清照她一人能吟出。 5.李清照写的闺怨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点绛唇——[清]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因南北朝时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来。 明·杨慎《升庵词品》曰:“《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李清照) 闺: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一作“愁”。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两个“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望断,即望尽,以极多次数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见。 【古诗今译】 一个人独处深院闺房,心中总是积郁着千丝万缕的愁绪。怜惜春天,可春天已经匆匆离去了,就在这原本令人落寞难捱的暮春时节偏偏又下起了几点令人懊恼的雨。 倚着栏杆,眺望远方,无论怎样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忧烦愁苦。心上的人儿,你现在何方?在这枯草连天的季节,望断天涯,何处才是你回家的路啊!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女作家。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篇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愁别怨的闺怨词,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丈夫而作的。 李。 6.李清照写愁的诗句李清照最擅长的就是写愁绪,由于李清照写愁绪的诗句很多,举例如下: 1、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3、闷损阑干愁不倚;《玉楼春》 4、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寂寞深闺》 5、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 离情》 6、也不似孙寿愁眉;《多丽·小楼寒》 7、似愁凝汉沤馀;《多丽·小楼寒》 8、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9、吹动浓愁;《满庭芳·小阁藏春》 10、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萧条庭院》 11、熏透愁人千里梦;《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12、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13、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14、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草际鸣蛩》 15、酒醒时往事愁肠;《行香子·天与秋光》 16、两处闲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17、闷损阑干愁不倚;《玉楼春》 18、两处闲愁;《一剪梅/一翦梅》 19、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20、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草际鸣蛩》 21、闲愁也似月明多;《失调名》 22、熏透愁人千里梦;《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