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山水田园的诗句您好,很高兴帮您解答问题,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如下: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您还可以到百度文库下载更多相关资料。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 2.三衢道中古诗描写至少(200)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背景: 曾几(1084——1166)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意思: (1) 梅子黄透的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荫成,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2)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3) 黄梅时节本是雨季,却天天放晴,这时春水初添,新绿润涨,诗人泛舟小溪之后游兴未阑,又改为在山间步行.山里绿阴如画,丝毫不逊于来时溪行的景色,又听到黄鹂的叫声,就更加饶有趣味. (4)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小小的读后感: 曾几,北宋时期的诗人.他曾被叫做奇童.当过将侍郎,校书郎,淮南东路茶盐公事,福建路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江西和浙西的提刑.后来因为得罪了秦桧被贬为老百姓.之后曾几旅居于上饶茶山寺,自号茶山居士.据说他在诗歌创作上推崇杜甫和黄庭坚,还曾向吕本中求教.曾几的作品风格是清新淡雅,留于世上的有《茶山集》. 从这首诗来看,确实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而且文字朴实易懂.像“四五声”,“不减”这些字眼,很平实但在这里被诗人合理铺排化平淡为优雅.前面一句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在我脑子里认为是难得的,这也会使人产生一种意外而喜悦的心情吧,后面的“小溪泛尽却山行”也是山间奇妙的景致,形容这种景色类似的还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相比之下,曾几的诗句明显淡了许多,这是他作品的特点,虽平却雅,立意在新不在艳.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应该是让人心情愉悦的,再加上晴朗的天气,这都是一派山野之乐,居于此间虽难免清苦,却也是个隐居修心的好地方. 山中跋涉,常常会使人疲劳,但在这中间观赏一下绿树莺鸟,寻访一下幽泉,就算独自行来,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反而是不虚此行了. 读到这里,想到这里,我想钱钟书老先生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他老先生说曾几是做了杨万里的先声了,就是说杨万里的风格和曾几的很接近,而立意上曾几比他更新更清淡雅致.我还想读过杨万里的《伤春》和《初夏睡起》后,有心人看了就会一样同意钱先生的观点.曾几其实真的是一个寻求自然美,却摈弃浓词艳调的诗人. 三衢道中 曾几 在通常情况下,梅子成熟的时候大多是阴雨连绵的,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十分不便,特别是去拜访老朋友,本来约定好了,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只能是望雨兴叹,因此朋友便有诗为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面对朋友的诗作,我只能做抱歉的一笑. 而今年却不同往年,当属上挂满金黄的梅子时,却是日日晴天,我们的心情也随着天气明朗起来,心中是说不出的快活、凉爽,便想与朋友在一起下棋种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我乘船上路了,小溪中的水欢快地流着,沿途是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梅子成熟的芬芳,我的小船顺风顺水,不一会儿就到了小溪的尽头,我停船考岸,改走山路. 山路尽管曲曲折折,但仍然有中清幽的美丽,路旁高大的树木,把浓浓的绿荫投在路下,虽然是盛夏季节,但我仍然感到空气沁透心脾,更美妙的是,一路走来,黄鹂婉转悠扬的歌声不绝于耳,使我的行程倍感舒服、美好,绿树成荫,鸣鸟做伴,青山翠色欲流,稻子如一片金色的波浪在风中起伏,我边走边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朋友的家中. 我想今天,我应该与朋友过把棋瘾了,下棋会使我们的日子不亦乐乎,一醉方休的. 3.赞美老君山的古诗有哪些1、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瀑流泉,用大自然的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 2、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茫、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一种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的安恬,格外的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更让人心醉。 3、壮哉!美哉!老君山。老君山能称得上“雄伟壮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那被当地人称为石林的林林总总的峰林奇观,那波澜壮阔的云海美景,那在万山之间滚动的日出盛况,那“壁立千仞、峡跌万丈”的南天门自然天阙,那巧夺天工的亮宝台、玉皇顶两大险峰……总之,壮观之处,数不胜数! 4、秋天的老君山,象老子所留下的五千箴言,象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素朴,有些出人意料的简约。 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的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韵味。 5、那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满山的红叶由于颜色深浅不同,呈现出红、黄、绛、橙、绿、蓝等各种不同的颜色。远山近岭“披红挂彩”,煞是好看。 石林中那形态各异的石峰也像过年的儿童,争着穿上了最鲜艳的盛装,更像一个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在接受人们的赞美。再看脚下的追梦谷,满谷的五角枫把十里长谷打扮成了红色的海洋。 6、我去老君山的时候,正赶上“披红挂彩”的秋天。在此之前,我读过古人描写老君山的诗句:“巍巍奠秦楚,渺渺接昆仑”、“万山仙聚朝老君,千峰雪涌欲到天”、“老子不知何处去,青牛一踏影斑斓”……因此,在我的想象中,栾川老君山是个很大气的山峰,好看的季节应是冬天吧!但当我登上老君山主峰马鬃岭时,才发现老君山的秋天更美。 7、老君山位于栾川县城南3公里处,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原名景室山,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并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老君山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山势雄伟,群峰竞秀,峰林洞涧,千姿百态,有“天连五岳全雄晋,地接九州巍伏牛”之美誉。 8、一直在山路上走,并没有感觉到山有多高。可一旦踏上悬空栈道,面临悬崖峭壁,脚下的云雾翻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走着,唯恐落入那不测之地,顿时想起李白的《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想起“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此情此景,“与我心有戚戚焉”。栈道下面,石林座座,真可谓群峰竞秀。 9、我真想每天都能坐在这里,看这水,赏这鱼,享受这份清净和超脱。再往里走,就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小路在密林中延伸,越往里走,越觉得现在的空间是自己的,人被绿色和薄雾围绕着,突然想起梅尧臣的一句诗‘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真的犹如梦境一般,迷失在这里应是一件幸事。 山里人说,这里是追梦谷,名字起的真好,好想在这里追梦,好想在这里迷失。我爱老君山。 10、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诗人们也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唐朝诗人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予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的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 11、来到老君山,穿过一片小竹林,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的山景的确让我惊叹,群山绵延,山大部是绿的,间或点缀着一片一片的红或黄的树林,这一片片的色彩好像飘在空中。近处山脚下,大片的红色的树林高高的整齐的排列着,恰似山的裙带。 磨的有点泛白的青石路弯弯曲曲一直绵延到山下,消失在红林中,顶象一幅静美的西洋油画,只是走进山中,倒不一定观到这美景了,也许这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12、山坡平缓,我们缓步向前,好似漫步在苍山云海之间,栾川县城全景尽收眼底,栾川人民偎依在老君山下,忠诚的守护着这片厚重的土地。 刻着“福、禄、寿、喜、财”石板路向前延伸,石板上的介绍文字,诉说着历史故事,官运亨通的张良、延年益寿的彭祖、生财有道的范蠡等,让人穿越到几千年前的历史之中。路上碰到一些下山的游客,唏嘘不已,纷纷赞叹,不虚此行,更增加了我们观赏老君山美景的渴望。 13、天,格外的深邃高远,格外的明净亮丽,格外的恬淡优雅,走近马鬃岭,登上八百里伏牛山最高点,放眼远眺,极目四望,荆楚秦汉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会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会让人真切的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 4.形容儒雅的诗句1、《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代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2、《枯树赋》——南北朝庾信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译文:殷仲文英俊多才,温文尔雅,声名传遍天下。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局发生变化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 3、《鹧鸪天·千载循良汉鲍宣》——元代李孝光 千载循良汉鲍宣,云仍儒雅故依然。 译文:即使过了很久,西汉奉公守法的忠直大臣鲍宣,他的后人依然像先祖一样儒雅。 4、《挽李少卿》——宋代张耒 几年林下远埃尘,儒雅风流谁与邻。 译文:数年来退隐在山林田野,远离尘世,风雅淳正的人谁会和他成为邻居呢。 5、《送无为守郑深道移严州》——宋代王之道 世称儒雅擅青徐,今见君侯信不虚。 译文:世世代代被称作温文尔雅,享有名声于青州和徐州,今天看到您,相信所说的不假。 5.描写美景的诗句《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PS:你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6.春色满园诗句说明什么道理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诗词信息 名称:《游园不值》 作者:叶绍翁 朝代:南宋 形式:哲理诗 体裁:七言绝句 诗词原文 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图片:龙泉杏园,也就是龙泉诗人叶绍翁描述的地方 注释译文 【注释】 1.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应:可能,大概,或许. 4.屐齿 :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3.怜:爱惜,怜惜: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 怜悯,是爱的意思. 5.苍苔:青色的苔藓. 6.小扣 : 轻轻地敲. 7.柴扉 :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今译】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伸到墙外来了. “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 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表苔被人嗝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名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诗词鉴赏 全诗赏析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ēi)而久久不见打开.“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 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从某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也可能出现奇迹. 名句赏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 7.用几句话描述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景象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都欣欣向荣的像春天展露着自己的娇姿,红的花、绿的草、还有正在伸展的身段的大树,将一条胳膊已经大胆的伸出了院门,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么能关的住,一只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了。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嫩绿又可爱的芽儿,芽儿伸了伸懒腰,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 春风吹来,草儿,花儿和芽儿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春雨看到这情景,开心极了。便与小鸟一起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为花儿草儿们伴奏。河里的冰化了,鱼儿和虾儿在水中嬉戏。小朋友们脱下厚厚的棉衣,在草地上放着风筝。在墙边,有一棵杏树,一枝红色的杏花在欢快的吸收着雨露,它越长越大,不一会儿,就伸出了墙外。 拓展资料 “春色满园关不住”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 描写满园春色的句子_汉语大词典 cidian.wenku1.com 网页链接 8.美景怡人的诗句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王维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