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月亮的诗句,标准一点不要太牵强三句就够了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18.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29.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2.描写月亮的诗句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 答: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不少于五句 。 3.有关月亮诗句意思1.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2.李白《静夜思》赏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3. 在诗人眼里,一轮明月,诗意盎然。你就看古人赋予月亮的美称吧——玉免、夜光、素娥、嫦娥、冰轮、冰镜、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菟、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广寒宫、玉羊。 真是不胜枚举。 古时候没有现在的光污染,在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夜色溶溶,人们举目仰望,天上最明亮、最皎洁、最美丽的,就是那轮明月。面对清澄、柔美的银色月光,天性浪漫的骚人墨客自然会诗兴大发,操觚赋诗,摛藻咏月。 ;o: 明月最令古人倾心的,自然是她的美丽明亮。汉代无名氏之《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这样感叹:“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我们似乎看到,皎洁的清辉洒入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古人。三国时的曹丕想必非常喜欢这种意境,索性在《燕歌行》里化用前人诗句为“明月皎皎照我床”。 到了唐代,诗人们对明月更是情有独钟,而且意象更丰富,辞藻更华丽。王维在《山居秋暝》里描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的图画啊!李白在《上乐云》里形容:“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半藏身”三个字道尽了一弯新月的羞涩。 李贺在《梦天》里吟咏:“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玉轮竟轧碎露珠、弄湿团光!多么奇妙、多么绮丽的想象啊。) R 古人眼里的明月,又不仅仅美丽明亮,她还是一怀愁绪,一派苍茫,一片相思,一缕惆怅。比起今人来,古人是多愁善感的。 月亮的阴晴圆缺更引发了古人的伤感、增添了古人的愁绪。三国时,曹操的一首《短歌行》已经开了明月与惆怅相联属的先河,他沉郁地吟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那种。 4.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以及含义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意思含义: 这是一首因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的诗。“怀远”就是怀念远方亲人的意思。 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是写望月,“天涯共此时”是写怀远。诗中的“情人”是诗人自己,意思是说自己是个有情之人。 他眼见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清辉洒遍大地,不由得想起远在天边的亲人,他们大概和我一样,也在仰望明月吧!虽然同沐清辉,却难以相见,难抑的思念使得他整夜不能入睡。他熄灭灯烛,爱怜地看着那一地清辉,披衣来到院里,走进清辉之中,不觉得夜露沾湿了衣裳。 想抓一把月光送给亲人却不能够,只好盼望在梦中与远方的亲人相见了。诗人由景入情,以明月作媒介,曲折地道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含蓄而又富于深情。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 那横跨数万里的长风,一直吹越玉门关。 想当年汉军曾出兵于白登山一逞的山道上,而今胡兵又断窥伺着青海湾。自古以来,此地就是兵家必争要地,多少出征战士奔赴前方,却不见有人生还。 守边的士兵们凝望着荒凉的边城,不尽的思归情感使他们无不愁眉苦脸。值此明月高悬之夜,可怜的征人妻子,因痛感丈夫的远别而叹息不已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 这就启逗读者,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荡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 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 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 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 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 读到这里,我们才豁然开朗,体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 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 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5.求关于月亮的诗句,并解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太多太多了! 咏月最绮丽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乐府诗在古文学中评价很高,全诗共13个月字,被誉为描写月亮的化腐朽为神奇之作。 全篇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中写游子思妇之情也处处用月色来烘托,月光触处生辉,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空明而迷幻的色调,创造出一个美丽幽邃澄清渺远的迷人意境。如:江海潮生,月随潮生,水光月色,交相辉映,万里春江一片空明境界,壮丽雄伟,令人神往。 “月照”“空里”两句用两个喻象表现月光的皎洁、明亮、柔和、细腻十分贴切,“汀上”句通过白沙的看不见来表现月色的洁白尤为奇妙。 6.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解释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评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可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义】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评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 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 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 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 别绪,感人肺腑。 7.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其翻译诗句及翻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像一把弯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呀你何时陪伴我回到我的家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成语及意思: 月朗风清: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 月缺花残“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摧残。 众星捧月:天上众多的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一个中心,或许多人簇拥一个他们推崇的人。 闭月羞花:闭月,也作“蔽月”使月亮躲藏起来,花儿感到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8.描写月亮的诗句1、张若虚(唐代) -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2、杜牧(唐代) -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3、李白(唐代)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白居易(唐代) - 《琵琶行 / 琵琶引》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译文: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5、李白(唐代) -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