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黄忠的诗句

1.关于黄忠黄汉升的诗句

诗句:

1. 罗贯中: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2. 杨戏: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

3. 诸葛亮: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4. 陈寿: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5. 罗贯中: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1.人物简介: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1]),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其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黄忠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2.艺术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里,黄忠出场于第五十三回,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获全胜,趁机夺取江南四郡,时黄忠镇守长沙郡,关羽率五百校刀手来攻,与黄忠大战,关羽用拖刀计将黄忠击败,但不忍将其杀害。次日,黄忠计诱关羽,为报关羽不杀之恩,用弓箭只射关羽盔缨,但太守韩玄却因此怀疑黄忠有二心,想将黄忠斩首,但遭魏延劫场,韩玄被杀,黄忠与魏延一同投降。

3.歇后语:

1.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2.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3.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4. 黄忠出阵---不服老

5.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2.三国53回后人赞颂黄忠的诗及意思

三国53回后人有诗赞黄忠曰:“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

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

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黄忠(?~220),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官至后将军,赐关内侯,谥刚侯。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称黄忠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黄忠以其年迈而有万夫不当之勇,且箭法高明而名闻天下。

《三国志·蜀书六》中载:“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而杨戏(?~261)则在《季汉辅臣赞》中赞颂黄汉升曰:“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据《三国志》的描述,黄忠一生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笔下,黄忠英猛形象的描绘与刻画,极具生动性和吸引力,很多细节令人回味无穷,引人入胜。 这首诗作,可谓是对猛将黄忠英雄气概的高度总结。

谜面语句取自上诗,诗句中的“神勇”二字,使谜底的“英”字显露无遗。斯谜谜底“黄忠”二字,由诗意而踏实为三国名将,使此谜扣合顺当而生出谜趣。

将谜材“黄忠英”入谜,以会意别解为易,而寻觅诗文成句布面,其功夫却在谜外。

3.老将说黄忠,这首诗的下几句是什么呀,关于黄忠逝世的

老将说黄忠,这首诗的下几句是 收川立大功。详情:

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

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

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酗。

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

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

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

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

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4.三国53回后人赞颂黄忠的诗及意思

三国53回后人有诗赞黄忠曰:“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黄忠(?~220),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官至后将军,赐关内侯,谥刚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称黄忠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黄忠以其年迈而有万夫不当之勇,且箭法高明而名闻天下。《三国志·蜀书六》中载:“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而杨戏(?~261)则在《季汉辅臣赞》中赞颂黄汉升曰:“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据《三国志》的描述,黄忠一生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笔下,黄忠英猛形象的描绘与刻画,极具生动性和吸引力,很多细节令人回味无穷,引人入胜。

这首诗作,可谓是对猛将黄忠英雄气概的高度总结。谜面语句取自上诗,诗句中的“神勇”二字,使谜底的“英”字显露无遗。斯谜谜底“黄忠”二字,由诗意而踏实为三国名将,使此谜扣合顺当而生出谜趣。将谜材“黄忠英”入谜,以会意别解为易,而寻觅诗文成句布面,其功夫却在谜外。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