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李白:诗仙诗侠青莲居士杜甫:诗圣刘禹锡:诗豪孔子:至圣孟子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所以说,陆羽是—茶圣。 二、李白诗中的、侠精神楼上的两位已经说的很多了,在本人读过的太白的诗中,对侠士的描写和诗人对侠者精神的推崇的诗篇印象对深刻的也久是《侠客行》了……金庸用这个名字写过一部同名小说;开篇即附有这手诗。 全诗如下: 《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一起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再附上网上找的相关古代侠客刺客的赏析,希望你能喜欢: 这是李太白的名篇《侠客行》,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而春秋战国乱世正是侠客们扬名立万,名传后世的大舞台。 李太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对于一个豪杰之士来说,碌碌无为,虚度一生安于贫病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他们或客于名门,或隐匿待时,而一般诸侯贵族“宾客盈门,食者三千”,要想脱颖而出,获得机会也非易事,但倘有机会,他们必然做得众人瞩目,轰动天下。遂有曹沫盟柯,返鲁侵地;专诸进炙,定吴篡位;彰弟哭市,报主涂厕;刎颈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夺魄,懦夫增气之事。 侠客虽为布衣,却也有大智大勇,天子之怒可流血千里,而布衣之怒可使天子溅血五步。唐雎使秦,秦王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 鲁之曹沫,为将与齐三战皆北,齐鲁会于柯,沫知齐为霸,必信而不背约,遂于齐侯执牛耳之际执匕首劫之,左右莫敢动,得齐归还三战失地之约,遂下坛执臣礼从容应对如故。 这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临机的镇定和决断,三战所失一朝尽还。曹沫为将与为刺客,并无太大的分歧,只是将为将的能力灵活的运用了一下,严格说来他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刺客。 专诸,吴堂邑人也。伍子胥初亡楚如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斗,甚不可当,妻呼,还。 子胥怪而问其状。专诸曰:“夫屈一人之下,必申万人之上。” 胥因而相之,雄貌,深目,侈口,熊背,知其勇士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 诸樊父寿梦本欲以季札最贤而传国于他,季札固辞故传于诸樊相约诸樊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必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 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从专诸见伍员时所说的话来看,当时专诸貌虽不肖,却其志非小。后来果然勇气非常,持鱼肠剑力透重甲刺死王僚,也算是为助吴国王霸之业做了点贡献。 这里不得不说伍员的知人之明和姬光的笼络手段了得。 三、李白咏侠诗对后世的影响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关于侠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侠大约产生在春秋战国的乱世时期,少数拥有武力的人受雇于某个人或集团,以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因而《韩非子 五蠹》说:"侠以武犯禁",这也是现存文献中关于"侠"这一名称的最早记载.侠拥有强大的武力,必然经常触犯国家的法律,对正常的统治秩序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所以统治者对侠客们是引以为忌的.随着春秋战国乱世的结束,侠也渐渐地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到了汉初,社会上侠的数量比以前减少了,但当时侠的活动与以前已有所不同,著名的大侠如朱家,剧孟,郭解等都发展成为隐隐与国家政权对抗的地方豪强势力,《史记 游侠列传》:"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这种地方武装必然对封建统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所以汉武帝大一统之后,对豪侠势力坚决打击,之后真正的侠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然而侠客们仗义疏财,重诺轻生,追求独立自由人格的精神与文人士大夫宣泄抑郁不平之气,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共鸣,侠及侠的精神在后世文人笔下得到了礼赞.汉魏六朝时期,侠开始进入了诗歌领域,游侠成为乐府诗的重要主题,由此产生了大量歌咏侠客及侠行的咏侠诗,到了唐代咏侠诗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汪聚应先生全面搜集整理了《全唐诗》,唐人史料,笔记和传奇小说中的咏侠诗,得出唐人的咏侠诗有四百多首.[ 1 ]特别是盛唐时期,几乎每一位盛唐诗人都有咏侠诗作,其中以李白最为突出,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少任侠,曾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是一位充满侠气的诗人,本文拟从内容和思想两个方面来谈谈李白的咏侠诗,并进而探讨李白咏侠诗的特点. 一,李白咏侠诗的主要内容 李白的诗作中反映游侠生活,歌颂侠义精神以及抒发个人侠义情怀的咏侠诗将近二十首,主要是乐府诗,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歌咏古代知名侠士 李白一生以侠客自诩,许多古代的知名侠士一直是他歌咏的对象.他渴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靠自己的侠行建功立业,名垂后世.如《侠客行》就歌颂了候嬴,朱亥两位侠士的义举,"将炙啖朱亥,持觞劝候嬴",[ 2 ]诗人一直渴望能够像他们一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候,朱两人在诗人笔下更是光耀千古.《结袜子》赞扬了侠士高渐离和专诸,歌颂了他们"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在众多古代侠士中,李白最推崇的是鲁仲连,在《古风》第十首中,诗人盛赞了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侠士: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 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鲁仲连这种立功而却赏,不因"千金赠"动心的高尚品质和"顾向平原笑"这种平交王候的心态深深打动着诗人,"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是以鲁仲连为自己努力的对象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鲁仲连那样在建功立业之后悄然隐退,不事王侯.这类咏侠诗都是诗人对古代侠士们的直接赞美,它们深深地寄托了诗人的任侠情怀.从这几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古代侠士们的英雄事迹和高贵品质的向往和追求,他深切地渴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侠行壮举来建功立业. (二)肯定侠士的个人复仇行为 侠客行为和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复仇,侠在最初就是受雇于别人以自己的武力为雇主复仇的.自古以来,对复仇行为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肯定,"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3 ](P138)到了唐代,任侠精神再度高涨,侠行侠风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尚武好勇的气息,复仇行为也为社会所肯定,甚至法律对个人的复仇行为还有较为宽容的一面,[ 4 ](P76)在李白的咏侠诗中也有肯定个人复仇行为的作品,如《秦女休行》就描写了一个女子"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的故事,虽然这位女子因杀人而触犯了法律,但最终还是"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以个人武力强行复仇而触犯法律结果被赦免,可见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是对个人复仇行为的肯定与赞扬."何惭聂政姐,万古共惊嗟"诗人用当年刺客聂政的姐姐作对比,用惊叹的笔调写出了自己对这位复仇女子的深深敬佩.《东海有勇妇》描写了一位为夫报仇的女子,"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该女子"十步两跳跃,三呼一交兵"杀掉了仇人,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被处决,相反"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惊风俗,流芳播沧瀛",这位勇敢的妇女因此而流芳千古. (三)描写游侠生活,赞颂侠义精神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侠意识空前活跃的时代.当时社会上游侠活动盛行,而且游侠的范围也更广了,那些"东郊斗鸡","南皮射雉"(陈子良《游侠篇》)的公子王孙和无赖恶少被人们同真正的侠士混为一谈了.[ 5 ](P52)李白的咏侠诗中有很多就是描写这类游侠的生活,赞颂他们的侠义精神的.如《白马篇》描写了一位武艺高强,"杀人如剪草,剧孟同遨游"的侠士,他能"弓催南山虎"。 四、李白关于古代侠客的好诗 求教啊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注释: ①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②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③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④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⑤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 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⑧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⑨素霓,白虹。 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⑩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 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 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 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拼,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 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 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 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⑾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祖隋时获罪徙西域。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一个富商家庭。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且“好剑术”,遍游蜀中山水名胜,直至二十五岁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徧干诸侯”,“历抵卿相”,希冀与统治阶层的人物接触,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现实却给了李白无情的打击。 天宝初,李白已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及贺知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乱起,永王李璘率兵路过九江,邀请李白参加了他的幕府。 李璘兵败被杀,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归。两年后,李光弼率军讨伐史朝义,李白以六十一岁高龄还决意从军,终因衰病未能如愿,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便逝世了。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 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 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 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 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子曰:“何陋之有?”少年行二首 其一 击筑饮美酒。 剑歌易水湄。 经过。 五、李白关于古代侠客的好诗 求教啊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注释: ①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②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③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④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⑤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 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⑧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⑨素霓,白虹。 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⑩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 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 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 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拼,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 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 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 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⑾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祖隋时获罪徙西域。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一个富商家庭。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且“好剑术”,遍游蜀中山水名胜,直至二十五岁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徧干诸侯”,“历抵卿相”,希冀与统治阶层的人物接触,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现实却给了李白无情的打击。 天宝初,李白已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及贺知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乱起,永王李璘率兵路过九江,邀请李白参加了他的幕府。 李璘兵败被杀,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归。两年后,李光弼率军讨伐史朝义,李白以六十一岁高龄还决意从军,终因衰病未能如愿,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便逝世了。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 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 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 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 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子曰:“何陋之有?”少年行二首 其一 击筑饮美酒。 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 。 六、李白的24句《侠客行》完整诗是侠客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全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七、带有古侠气息的诗句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阅今古,众豪杰,闻鸡起舞。 任江湖无端苦,孤身渡。 天涯路,啸傲中、浮沉谁主。 逍遥常教人妒,有谁顾。 国学论坛春暮。也随人凄楚。 刀风剑气几回停,梦也如何付。 直凭血气仗行侠,为世间不平、直似出山猛虎 清灯短棹,醉酒临风,随心翩然来去。 笑对红尘腥风雨。 呵呵,不知道行不行 还有原来的诗人写的清明上河图: 长卷铺开,惊奇叹赞,草桥流水舟行。 疏林轻雾,掩映路街亭。 炭米牲灵杂耍,汴河岸,老少乡朋。 飞虹架,祭冥结队,场面比天庭。 清明,繁华景,风情百态,栩栩如生。 看车水马龙,气象恢宏。 三教九流集聚,首尾接,南北纵横。 东君醉,择端神笔,国宝永传承。 八、有没有带"侠"字的诗句或名言无题 陈嘉谋 西家女侠今何在?白苎轻萝谢四邻 白马篇 曹植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从军行 卢思道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后出塞五首 杜甫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侠客行 李白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马诗 李贺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塞上曲 王昌龄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步出夏门行 土不同 曹操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送高适(一作道非)弟耽归临淮作 王维 自尔厌游侠。 闭户方垂帷。 济上四贤咏(三首。 济州官舍作) 王维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成文学 (册4 卷125 页1252b) 使气公卿坐。论心(一作交)游侠场。 金庸的小说对联有侠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