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红岩人物的诗句

1.红岩中的描写人物美好品质的句子(20个)

红岩中经典语句(描写人物美好品质的句子):1、这青年衣衫破旧,举止有些寒伧,看样子不像学生,大概是个小职员吧?不过,要是职员,他怎能一天到晚不去上班,把时光都消磨在书店里?甫志高几次想问,却不好启齿。

2、余新江愤怒地将双手往衣袋里一插,大步跨到丁长发面前,“老丁!”他叫了一声,忽然停住了,因为他的手在衣袋里触到一点什么东西。余新江慢慢从特务搜查过的衣袋里抽出手来,竟摸出了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小纸团。

余新江诧异地打开纸团一看。3、夜渐渐深了。

陈松林在忙乱中逐渐察觉到,顾客已经减少了许多。这时,甫志高跨进书店来了,他也像普通的顾客那样,在书架上东翻翻,西看看,浏览着图书。

甫志高到书店来,是有目的的。4、眼看着工人生活的艰难困苦,成岗心里感到十分痛楚。

他在几座工棚里转来转去,想和工人商量。工人却冷淡地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着新来的管理员,始终保持着沉默,像火山爆发前的沉默……5、烟囱冒着浓烟,车间里闪耀着铁水浇铸砂型的火花,流着汗水的工人,操纵着车床,车床飞快地旋转,工人辛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6、小小的客厅,经过细心布置,显得很整洁。小圆桌铺上了台布,添了瓶盛开的腊梅,吐着幽香;一些彩色贺年片和几碟糖果,点缀着新年气氛。

壁上挂的单条,除原来的几幅外,又加了一轴徐悲鸿画的骏马。7、象这样的年轻同志,刚脱离熟悉的环境,担任这种新的、特殊的任务,多少有点不习惯,是很难怪的;自己当年刚脱离群众运动转入长期隐蔽时,何尝不感到苦闷?甫志高并不急于说更多的话,只是默默地抽烟,端详着面前的年轻小伙子。

8、天色快黑尽了,顾客进进出出的似乎更多。每天黄昏,是买书、看书的人最多的时刻,书店里挤来挤去的都是晚饭后从学校出来的学生。

陈松林忙着在人丛中取书、收钱、找钱,无暇细听那些学生嘈杂的闲谈。9、书店是甫志高领导的,他仍旧在银行作会计主任,兼着书店经理的名义。

最近,他常到书店来,帮助业务不熟的陈松林。他的领导很具体,而且经验丰富,办法又多,很快就博得陈松林对他的尊敬和信赖。

10、牛角沱码头上挤满了等候过江的人。成瑶排在一个老太婆背后,性急地蹬着脚,又踮起脚尖朝前望。

前面,一条线的人头一直排到趸船边。趸船上站着两个戴黑眼镜的人,嘴角上叼着烟卷,在那里指手划脚。

11、景一清脸上失色了。丁长发扫了他一眼,沉默着。

如果敌特搜出了女室的来信,如果女室有关越狱的重要意见被敌特搜去,那么,接踵而来的,定是不堪设想的危险。丁长发举目四顾,看见了余新江的手已握成拳头,所有战友的目光,都惊惶地射向牢门口。

只有老大哥没有什么反应。他早已离开了铁窗口,和更多的战友们一样,半坐半躺在他简陋的铺位上。

12、和前几次回家一样,仍然听不见嘈杂的金属撞击声和电动机嗡嗡的低鸣,厂里全是静悄悄的。成瑶不管这些,朝一座小小的灰色砖房的楼上直跑。

13、过了江,北岸高高的石级,爬得成瑶直喘气,衬衣有点湿了,江风吹来,背心凉飕飕地很不舒服。擦擦额角上冒出的汗珠,渐渐望见了一座熟悉的烟囱的上半截,到家了!14、关好店门以后,甫志高便到楼上那一小间陈松林的寝室去了。

他坐在陈松林那张小书桌旁,翻阅了一下小陈的读书笔记,他发现,小陈很用功,虽然文化不高,但做的《大众哲学》笔记很认真。笔记本的封面上还写了几行自勉的话。

合上笔记本,甫志高点燃一支烟,深深地思索起来。他平素不大抽烟,近来因为工作顺利,精神比较兴奋,有时就抽上一支两支。

15、愤怒的陈松林,什么也不想看了,绕过松林坡,径直朝华为的宿舍走去。他对那个受了伤的,被叫作黎纪纲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和同情。

16、店员是个圆圆脸的小伙子,十八九岁,矮笃笃的,长得很结实。他是从修配厂调出来的陈松林。

离厂以后,便没有回去过,谁也不知道他当了店员。初干这样的工作,他不习惯;脱离了厂里火热的斗争,更感到分外寂寞。

他很关心炮厂的情况,却又无法打听,也不能随便去打听。偏偏这书店还只是一处备用的联络站,老许一次也没有来过,所以他心里总感到自己给党作的工作太少。

17、成岗象猛然醒悟,立刻把江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他清楚地看见,江姐的食指和中指,隐隐地现出铁笔磨伤的痕迹。18、成岗把妈妈送出门,回到房内拿起水瓶,倒出一大杯开水,放在桌上。

19、成岗、肖师傅和那个圆圆脸的青年工人陈松林,在城里一家电机厂里等了一整天,又冷又饿,直到黄昏时分,马达才修好。可是抬到江边时,洪水早已淹没码头,水还在一股劲朝上涨,轮渡和木船都封渡,过不了江。

而且,就是等到明天,也不知道能不能过江,嘉陵江发洪水,雨又下个不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开渡的。20、陈松林记得,他第一次遇到黎纪纲,就是在这里。

黎纪纲躺在床上,扶他回来的同学们,正用毛巾浸湿冷水帮他止血。此刻,他觉得奇怪,看看宿舍里没有什么人,所以一见到华为就向他低声打听这青年的来历。

2.关于红岩的诗句

1、霜岩红薜荔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

2、猿岩落照红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3、岩红落照斜

刘友贤

《晦日宴高氏林亭》

4、岩树红离离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

5、鸟傍岩花戏暖红

杜荀鹤

《赠友人罢举赴辟命》

6、目乱千岩散红绿

苏轼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7、红栈如带萦岩阿;下有骇浪千盘涡

陆游

《题严州王秀才山水枕屏》

8、鸟衔花落碧岩红

白玉蟾

《蒙谷》

9、岩上无人花自红

白玉蟾

《题三清殿后壁》

10、恼客岩花烂熳红

白玉蟾

《天谷庵》

11、要折石岩红

陈著

《柏溪岩头》

12、红紫满岩谷

韩维

《送孔先生还山》

13、避人飞鸟动岩红

李复

《次韵鲜于之武游南谷》

14、野花红白倚岩开

刘过

《游清潭吕资益蟠谷绝·饮绿》

15、岩壁石萝红

梅尧臣

《采石怀古》

16、花搴岩桂红

梅尧臣

《追咏崔奉礼小园》

17、千丈岩头一点红

潘柽

《雁荡道中》

18、岩花渐渐红

释可湘

《偈颂一百零九首》

19、杜鹃啼血滴岩红

舒岳祥

《寒食书怀二首2》

20、红白任岩花

舒岳祥

《题正仲真游园》

21、鸟傍岩花红晚红

宋伯仁

《客楼戏集唐人句》

22、红白花开映岩谷

汪襄

《捕虎行》

23、红旆欲随岩桂发

王洋

《王亚之见访知谹父郎中得女戏作》

24、千岩木叶红

王禹偁

《西晖亭》

25、梦忆一岩红薜荔

王禹偁

《赠虚己》

26、千丈岩头一点红

许志仁

《雁荡道中》

27、岩下灵光夜久红

张继先

《蒙秦治》

28、花岩被红素

张耒

《春游昌谷访李长吉故居》

29、岩花照槛红

张颐

《清隐院》

30、黄红紫绿岩峦上

赵立夫

《枫》

31、岩花吐学红妆丽

黄省曾

《虎丘咏》

32、岩花涧草纷白红

刘基

《青罗山房歌寄宋景濂》

33、岩花树树红相映

雪浪法师

《祗树庵》

34、雨隔残红半露岩

钟惺

《江行俳体十二首》

3.红岩关于人物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打入革 命阵营内部的特 务郑克昌,又表现了他叛 徒“爱表现的”潜质,有福同享”,叛 变是必然的,背弃了共 产 党 人的信 仰,还要装出笑脸忍受无尽的批评指责,表现在他没清楚郑克昌的身份就同意了他加入沙坪书店:

甫志高开始是一个在党 内担任重 要职位并负责 党 内经费运转的重 要人 物,但也反映了甫志高会享受的叛 徒潜质,甫志高住的房子是很奢侈的,斗争”可以看出他早已经厌倦了为革命而斗争的生活,他的叛徒本性完全的暴露了!哪次见面不是斗争!一天到晚担惊受怕,但她的精神将永存。

许云峰-一个沉着冷静的带头人~他没有在国民党的花红酒绿诱惑下做叛徒;看过这本书的人,他一直埋怨**,挂好扫帚(这是让更多**逃离的信号),更为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4.在《红岩》中找出五个描写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红岩》人物赏析及读后感

在所有的书中,《红岩》是最能够反映我国解放之前的情况的书了。复杂而易懂的情节,更为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增加了几分色彩。

故事是以革命老区重庆红岩村附近的地下党和叛徒、特务、国名党作斗争的事迹为主线,来描述**是通过如何艰苦的革命斗争从而换来现在幸福的生活的。故事中的革命正面人物--江姐、许云峰、刘思扬、成岗等,都是意志坚定,勇敢而不鲁莽,为了革命不怕受苦受累的老实淳朴的人物;而反面的特务、叛徒--甫志刚、郑克昌之类,都是老奸巨猾心术不正狗仗人势的人物。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人不被**员们在国民党质问下的坚定态度而感动;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人不被虽在监狱里却顽强为革命作斗争的伟大精神而触动;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人不被书中精彩的内容、曲折的故事而大为震撼~

书中的人物个个都是个性鲜明:

江姐-一个坚强精明的女**员~敌人质问下不退缩、痛苦折磨下不畏惧!她虽然对自己要求苛刻,但是对其他的**员却是百般关心百般照顾,她十分开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尽管她死了,但她的精神将永存!我相信,如果江姐看到了现在祖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也一定会露出她那张美丽、和蔼的笑脸!谁的意志能比得过她?谁能在诱惑与剧痛选择正确的方向?那就是她---江雪琴。

许云峰-一个沉着冷静的带头人~他没有在国民党的花红酒绿诱惑下做叛徒、他没有在徐鹏飞的甜言蜜语下交出**的机密。在他临死前,在国民党酷刑的逼迫前,他仍然没有丝毫畏惧,依然保持他的在所有**前树立的高大的形象---沉着、冷静,**有这样一位领导人,无疑是件幸运的事!

成岗-这是位誓死维护党的利益的印报员、也是位意志坚强的**!敌人把他抓进监狱前,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保护党的秘密,他没有逃生,而是销毁挺进报(党内部给进步青年看得进步报纸),挂好扫帚(这是让更多**逃离的信号),多么大公无私!在国民党的意志折磨(国民党用能够使被注射者产生幻想,说出机密的注射药剂,来折磨成岗)下,他以超强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没有泄露出党的内部消息!他超强的意志力,正是来源于对党的忠诚、对党的热爱!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行为值得我们佩服!

叛徒甫志高:

甫志高开始是一个在党内担任重要职位并负责党内经费运转的重要人物。但是在开设沙坪书店以后,就慢慢的暴露了他的革命性不坚定,不具备一个革命者的敏锐眼光和警觉性,表现在他没清楚郑克昌的身份就同意了他加入沙坪书店,导致了沙坪书店被特务查抄。在革命者余新江的眼里,甫志高住的房子是很奢侈的,虽然这是白色恐怖斗争的需要,但也反映了甫志高会享受的叛徒潜质。通过他殷勤地给余新江泡茶,又表现了他叛徒“爱表现的”潜质,特别是喜欢把表现他觉悟性高的话语挂在嘴边,如“同志们到了我这里,要实行共产主义,有福同享”。这种叛徒潜质也表现在他穿着西服帮江姐搬行李的场景中,江姐觉得他是在故意显示他的艰苦作风。在他诱引江姐被捕时,他的叛徒本性完全的暴露了,他一直埋怨**:“党给了我什么好处?凭什么要我为你们卖命?哼!一天到晚担惊受怕,还要装出笑脸忍受无尽的批评指责!哪次见面不是斗争,斗争”可以看出他早已经厌倦了为革命而斗争的生活,背弃了**人的信仰,这充分的说明他是个不彻底 的革命者,叛变是必然的。

打入革命阵营内部的特务郑克昌:他是一个很会掩饰的特务,开始是装可怜,伪装成受穷但是倾向于革命的青年,骗取了甫志高的信任,打入沙坪书店当义工,导致了作为党的联络站的沙坪书店被暴露。后来又混入关着余新江等进步革命青年的楼七室,他的任务是要接近集中营里**的领导核心,妄想找出狱中党组织。他还鼓动学生挑起狱中斗争,妄想发现监狱中党的活动。但是他“爱表现的”特务潜质再次使他的奸计落空。在他假装受审被打成重伤以后,为了表明他是个有觉悟性的人,虚伪的拒绝革命者的关怀,“„我不能睡在这里‟,他指了指满屋的人,像受了侮辱似地愤然地说„我穿这么多衣服,同志们却穿着单衣睡在门边,我不能只图自己舒服,让大家在门口受凉‟”

5.红岩中的有名诗句

红岩中的有名诗句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这是《狱中联欢》(罗广斌,杨益言所著小说《红岩》章节)一文中女牢的对联,这对联的隐喻意是:渣滓洞里的人,虽然被关起来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外面的战势已经预示着**胜利在望。《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

《在烈火中永生》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写在囚禁叶挺同志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

6.红岩的主要人物,人物特点和主人公还有经典语句

江姐 ,小说中的名字叫江雪琴,是《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监狱之花 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

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猩猩” 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

因为他长着人的面孔,穿戴着人的衣冠,但没有人的心肝,而是一头类似人的刁诈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他“猩猩”。丁长发 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在农民武装起义时,指挥战斗负了重伤而被捕《红岩》的故事情节如下: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

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

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

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

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

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大师讲评《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

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形象。

他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沉着机智、顾全大局。在沙坪书店发现敌情后,他果断布置撤退转移;为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安全脱身,他主动出击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面对敌人的审讯,他巧妙地把徐鹏飞引入错误的判断,从而保护了组织和同志。

此外,齐晓轩、成岗、华子良等人,作者虽着墨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岩》在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上也很有特点,作者没有采用漫画化的手法,简单地把敌人丑化一通,而是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他们的反动本质和性格特征。

结构宏伟而严谨,错综复杂而有条不紊,是《红岩》又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小说描写了三条线索上纷繁。

7.红岩中的有名诗句有哪些

红岩中的有名诗句有: 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对勇敢的人,泪水会玷污他的名字。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在斗争中,我可以学会斗争。不管风浪再大,他永远不会张皇失措。

创作背景: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

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

罗广斌和杨益言在“**”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67年2月含冤去世。“**”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

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2017年),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

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 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

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