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描写秋天的悲凉的诗句啊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形容秋天凄凉的诗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里面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声断谯门。秦观的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忘了是谁的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的 3.关于描写秋天,表示凄凉的诗句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4.描写秋的凄凉的诗句与散文描写秋天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描写秋天的散文 读懂秋天 吝啬的秋天,一年只光临人间一次,它浓缩了多少哲理,像一本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的书,让人们阅读,年复一年…… 瑟瑟的秋风是这本书的封面,一阵风赶跑了夏的炎热,送来了秋天的清凉,人们就开始品味着秋天,品味着秋天的味道。 秋风是严肃的,无情地将摇摇欲坠的叶子吹落,剥去了娇弱树干的伪装,青松翠竹方显出英雄本色,任何虚伪在秋风中暴露无遗。秋风是不解人意的,总爱用“沙沙……”的伴奏吹出人们心中的忧伤,吹落人们眼中的凄凉。 难怪总有人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吹不透的秋风,吹不透的忧愁。 悠悠的秋水是这本书的序言,“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过夏来流过秋。秋水满载了春的芬芳,夏的热烈,又赋予了秋的神秘,它流淌着一个季节的情愫,一个季节的精华,沐浴在秋风中,体味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能没有超尘脱俗之快感?望不穿的秋水,望不穿的沉醉。 朗朗的秋月是这本书的彩页,“明月几时有”,待到中秋月圆,洒不尽的银辉笼罩着人间,抹不去的相思布满了心田。秋月一轮,映出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映出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安慰,照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读不尽的秋月,读不尽的思念。 萧萧的秋叶是这本书的结语,从依附到颤动,从飘摇到旋转,从沉默到安宁,从有形到无言,这是一个生命的过程,秋叶绽放美丽的过程。 它的结局不是死亡,而是重生,它溶化为泥土,庇护了它前世的家;它升腾为空气,亲吻着它来生的嫩芽。一段生命的回归,没有埋怨,只有奉献;一种生命的轮回,没有悲哀,只有笑颜。 数不清的秋叶,数不清的祝愿。 秋天,有时冷酷无情,拿出秋风扫落叶的魄力;有时又脉脉含情,像《秋日私语》所诠释的那样温柔清新。 秋天,既有令人失落惆怅的叶子凋零,又有叫人精神振奋的菊花盛开。秋天,勾起游子无限的思乡哀愁,又回报了辛勤农夫以丰收的喜悦…… 秋天,读不尽,读不厌,更读不懂。 然而读不懂的又岂止是秋天,还有那读秋的人…… 秋天的雨(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古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睛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鲜艳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的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 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秃噗秃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测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