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朱元璋的诗词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无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咏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无题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望西南隐隐神坛, 独跨征车,信步登山。 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 一尘不染,浮生九还, 客中有僧舍三间, 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 拂晓行军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无题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马渡江头苜蓿香, 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 不是咸阳是洛阳. ----明太祖 朱元璋 《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 2.赞美朱元璋的诗词有哪些《金鸡报晓》 朱元璋(明朝)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志向远大) 《赞明太祖》 朱元璋(明朝)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英雄气概) 《庐山诗》 朱元璋(明朝)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打油诗》 少未闻书香,贫苦放牛郎。 家亡入皇觉,云游豫皖江。 从戎濠州旅,行伍红巾装。 智勇冠三军,聚义揽豪强。 开府据应天,积粮高筑墙。 两淮灭士诚,鄱阳平友谅。 北伐取大都,海宇复华邦。 传奇帝业路,莫过朱元璋。 《七修类稿·明·郎瑛 》 朱元璋(明朝) 太平府般若庵,太祖既渡江,微行于庵,欲借一宿,僧异而问其爵里姓名,乃题诗于壁曰:“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后登极,闻诗已无有,旨钥僧至京,将杀之,既曰:“予诗何去之?”僧曰:“御制后,仅有吾故师四句在焉。”问曰:“何诗?”僧诵云:“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悉;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上笑释之。 朱元璋,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攻占集庆路后改为应天府。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惩治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上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3.朱元璋的诗句有哪些﹖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赠四仙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 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钟山云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扩展资料: 朱元璋在戎马生涯中也写过诗词,并有《御制文集》传世,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诗词。 当时朱元璋还没攻克南京,更没有称吴王,他行军至当涂时,当地有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人来迎接他,并为朱元璋献策,早日拿下南京,顺应人心,称王称帝。朱元璋很高兴,当即让陶安留下来,辅佐自己。 陶安一生和朱元璋交往甚多,朱元璋对他也很放心。朱元璋称帝之后,非常欣赏陶安的谋略和文章,还曾写过一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对联赐给他。 有一回,朱元璋晚上把陶安喊到皇宫,两位老朋友聊天。不知不觉就已经天快亮了,陶安知道快要回去了,趁机说:鸡鸣有声,东方将白,圣上何不吟诗一首,留给老臣做纪念。 朱元璋思索一会,提笔在纸上写下“鸡叫一声撅一撅”。 陶安一看,如此写诗,岂不是闹笑话吗?不过这些他只敢在心里想,可不敢当面说。 朱元璋不慌不忙,又写下一句“鸡叫两声撅两撅”。陶安强颜欢笑,曲意奉承了几句后,只见朱元璋笔不停顿,又写下最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最后两句大气磅礴,明写是公鸡三声喊出了太阳,赶走了月亮和星星,但实际上这是托物言志,是朱元璋在说自己的志气,必定能像雄鸡一样,三下五除二打败蒙元,建立好自己的国家。王者霸气,令陶安发自肺腑的佩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元璋。 4.赞美朱元璋的诗词有哪些《金鸡报晓》 朱元璋(明朝)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志向远大) 《赞明太祖<咏燕子矶>》 朱元璋(明朝)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英雄气概) 《庐山诗》 朱元璋(明朝)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打油诗》 少未闻书香,贫苦放牛郎。 家亡入皇觉,云游豫皖江。 从戎濠州旅,行伍红巾装。 智勇冠三军,聚义揽豪强。 开府据应天,积粮高筑墙。 两淮灭士诚,鄱阳平友谅。 北伐取大都,海宇复华邦。 传奇帝业路,莫过朱元璋。 《七修类稿·明·郎瑛 》 朱元璋(明朝) 太平府般若庵,太祖既渡江,微行于庵,欲借一宿,僧异而问其爵里姓名,乃题诗于壁曰:“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后登极,闻诗已无有,旨钥僧至京,将杀之,既曰:“予诗何去之?”僧曰:“御制后,仅有吾故师四句在焉。” 问曰:“何诗?”僧诵云:“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悉;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上笑释之。 朱元璋,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攻占集庆路后改为应天府。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惩治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上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5.关于朱元璋的诗词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无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咏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无题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望西南隐隐神坛, 独跨征车,信步登山。 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 一尘不染,浮生九还, 客中有僧舍三间, 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 拂晓行军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无题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骂文士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马渡江头苜蓿香, 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 不是咸阳是洛阳. ----明太祖 朱元璋 《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 6.有谁知道朱元璋的一首诗词吗成语门可罗雀(发音:mén kě luó què) 出处:《史记•卷一二零•汲郑列传第六十》:“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解说:司马迁阐述汉初汲黯、郑当时二位大臣之事迹。 汲黯于景帝时任太子洗马,在武帝时任东海太守,后又召为主爵都尉;而郑当时则先任太子舍人,后迁为大农令。 二人其时皆位居高官,受人敬畏,每日户限为穿,车如流水马如龙,巴结逢迎者,不计其数。 由于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之性,不适官场,后俱丢官失势,致生计陷亦入困境。与此同时,宾客 尽散,门前冷落车马稀。 司马迁复例举下?人翟公,乃汉文帝时大臣,任廷尉时,为九卿之一,位高权重。 每日车马盈门,宾客如云,络绎不绝,水泄不通。 其失官后,宾客绝迹,门可罗雀。后官复原职,众宾客复登门求见。 此一失一得,一贫一富之况,令翟公感世态炎凉,人多趋炎附势者,顿感忿懑,便于门首书一行大字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 汲黯、郑当时亦如此不幸,可悲夫! 【门可罗雀】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 后形容为官者昔日权势熏天,而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常用此语。 。 7.有没有咏叹朱元璋的诗词《谒明太祖陵》 乾隆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注释】乾隆皇帝曾6次下江南,6次祭礼明太祖陵。 谒:拜谒。太祖陵:即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墓,座落在今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 陵区周围60里,南北纵深有6里。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次年入葬马皇后,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 汉高:汉高祖刘邦。同杰:同样杰出。 巡省:巡行视察。华里:古代180丈为一里。 勤虔:勤勉而虔诚。称树:建立的功绩。 礼乐:祭祀的一种仪式。遑:急迫。 通变:犹变通。翻:颠倒。 燕兵:指朱棣的靖难之师。衅:间隙、破绽。 《重谒孝陵》 明末清初•顾炎武 旧识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来曾。 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 【注释】中官:太监。孝陵:明朱元璋陵,在南京东郊。 长陵:明朱棣陵,在北京,为十三陵第一陵。诗人为返清志士,他春天到北京,秋天到南京,都是为了拜谒明陵,表达对故国的怀念。 《题明太祖陵》清•赵翼 定鼎金陵控制遥,宅中方轨集轮镳。 千秋形胜从三国,一样江山娄六朝。 燕啄皇孙传岂误,狗烹诸将乱终消。 桥陵曾借神僧穴,易代犹闻禁采樵。 还找到几首现代的: 七律·明太祖 (白鹿小生) 创巨痛深路何方? 风蓬飘荡苦炎凉。(注一) 偶得兵戍圆奇梦,(注二) 乐向农耕鼓力量。 旌善申明行义举,(注三) 肃贪奉俭治国邦。 酷刑未醒官场醉, 极过焉能是妙方?(注四) (注一)此二句言朱元璋小时家境赤贫,逢天灾人祸后几乎无立锥之地,饱尝世态炎凉,走头无路出家做了和尚,托钵化缘,形同乞丐。 (注二)奇梦:做皇帝的梦想。(注三)旌善申明:指朱元璋在乡村基层生活建设中的举措。 每个村庄都建有旌善亭和申明亭,前者用于表彰村民的善行义举,后者用于警诫村民不检点的行为。(注四)此二句言朱元璋对贪官所用的抽肠、洗刷、锡蛇游、秤杆、剥皮实草等酷刑,手段虽狠,效果不佳。 七古.讽朱元璋并忆明开国功臣而后得思十首 一 助君坐拥天下镇,反归黄泉血入河。 我闻前蜀关武帝,从来不唱大风歌。 二 开国遍杀忠臣死,全忘当年结拜诗。 王朝百代春宵梦,义字传今万古思。 三 掩门谢拒酒肉客,苦阅明史寻完人。 官加三等如加罪,看透布衣最安身。 四 将军共与谋士和,明主呼来左右行。 奇勇高略破八阵,到头天子一人生。 五 假行宽仁真披袍,危心夜夜示凶刀。 尔曾求天顺君意,如今魂上奈何桥。 六 锄田聊解半生愁,往来殷勤更无忧。 买乘龙舟跪金殿,人间闲适狱中休。 七 休随逍遥春客游,此生长忆沙场秋。 单骑闯阵危不乱,李陵甘作西域囚。 八 奴爱君子栋梁才,忍教两厢各南北。 南国红豆如数开,怕寄一颗满床泪! 九 前瞻幽州日西征,八丈寒雪马踏平。 捷后忽传京使报,一夜花繁涌清明。 十 提义论意选古篇,春秋常辞花月缘。 若解唐宋豪侠气,平生愿费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