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玉溪的诗句赞九龙池水造福玉溪去岁曾作玉溪行,清夜漫步玉溪城,星光灿烂,月华如水。 民众怡然散步玉溪河畔,波光灯影,笑语如歌。玉溪生态立市,引九龙池水润城郭,造福桑梓,可谓清流有祥瑞,有水便有灵。 欣然吟此数句以抒怀:曾闻奇黎有九龙[1]气蒸云霭呈祥瑞山为魂魄树为灵蛰伏深山待时飞智者有方引龙池清波润民城郭美出山净水为民生万户千家沐清溪我乘月光沿河行水声叮咚鸣环佩玉溪河畔万众乐波光水影人不寐月明星稀吟诗赋旧笛新韵诉心扉[1] 九龙池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又名奇黎溪。九龙池水汇入了造福于民的玉溪河。 《中国·玉溪九龙池》盛夏,《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带着清新气息、厚重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作为碧玉清溪源的九龙池,清纯的泉水四季常涌,昼夜不息,喷珠吐玉,泽被桑梓,滋润着玉溪大地,哺育着玉溪精英。 正是九龙池的无私奉献,才带来了玉溪土地的丰饶和文化的丰硕。当有一本大书,记载描述九龙池的古今传奇、旖旎风光和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 应当有一座丰碑,为玉溪水利史上最辉煌的功臣之一——九龙池歌功颂德,让它的世绩功勋万古流芳。于是,红塔区委、区政府为编著这一本大书开始了深远的构想和精心的策划。 《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应运而生。《中国·玉溪九龙池》历经两年多精心搜集资料、编辑撰写,对九龙池及其引水入城,并形成“九龙四海”润泽玉溪,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行文流畅,文体多样、图文并茂。 既是一本写史纪实、贯通古今、富有实证资料的好书,又是一本绘景抒怀、情辞并茂、生动感人的诗集;也是一本记录市委、市政府带领玉溪各族人民进行“生态立市”,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史志文集。省社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福泉先生评介此书具有显著的“资政、存史、教化、科研”功能和作用。 如果说三百年前(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开挖永润沟首引九龙池水灌田三千亩是一个壮举,五十三年前(1954年),飞井海水库竣工灌田1.3万亩是一个飞跃,则2007年春玉溪大河引来九龙池水而焕发碧玉清溪的景观,则是九龙池生命史上的一个高潮。“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三百年前玉溪诗人雷跃龙曾对九龙池发出“试问溪流几变迁”的深沉扣问,他当然想不到,现在九龙池溪流已流进玉溪城,且出现了人们早已盼望的“九龙吐玉入城来”、“玉溪河畔有清凉”(孔祥庚:《玉溪大河》、《玉溪大河晚景》)动人景象。浏览此书,可看出该书编辑了解历史、熟悉情况,对于编辑本书倍加积极。 他们回溯历史,多方调研,广征博采,搜集前贤诗文碑刻,了解九龙池自然地质生态的本源和变化,为九龙池梳理出一条清澈流畅的历史河道。在前人的启示、实践的明证和当代玉溪生态立市建设成就的鼓舞下,编著者确立了以对水文化反映、发掘和咏赞为主线,在内容和体例上,坚持史志和文学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发展变化为重点,做到情理并重、人事并重、诗文并重,以反映九龙池的悠久、充沛和优雅,展示生态城市的清新壮丽、蓬勃生机,创新发展的永恒魅力。 玉溪的老领导段毓华和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亲自为此书作序;全国著名学者和诗人张文勋教授不顾年迈体弱,到玉溪视察,写出大气磅礴的《玉溪九龙池碑记》。并题联“群龙用九,济世利民求福祉;大道唯一,经天纬地致中和”。 古人雷跃龙,近人李鸿祥,当代孔祥庚、洪炎德、宋河等人的诗作,不仅情思悠长,而且作为珍贵文献式的记事抒情诗而让读者深受启发。明清地方官员和文士镌刻的碑石,更是稀有而重要的历史凭证,它们说明数百年来,玉溪官民和有识之士历来是如此深情地呵护九龙池,而又深刻地认识到九龙池清泉对利农、对百姓须臾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全国著名诗人王亚平、张力夫等采风玉溪而挥翰留下的诗作,则显示出玉溪九龙池及玉溪大河建设巨大的魅力。如果要问这本《中国·玉溪九龙池》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丰赡,丰满而充足。 像九龙池水一样四季常涌,昼夜不息,深藏滋润着玉溪田畴的稼禾和今天美丽如长虹的玉溪大河。 2.描写玉溪九龙池公园的作文秋高气爽,太阳在无垠的蓝天上微笑着。秋天的九龙池公园别有一番景象,另一番情趣。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是绿树成荫、云雾缭绕的青山。山上有一座古庙,周围古木参天,奇花遍地。人们走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空气,顿时感到神清气爽,仿佛在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中。 山脚下有一个圆形的水潭,潭水碧绿、清澈见底。没有风的时候,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阵风吹过,水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水里有五颜六色的金鱼,这些金鱼不但颜色各异,形状也不相同,有的拖着一条扇子似的大尾巴,有的鼓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有的身子圆圆的,像一只充满气的小气球。它们时而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时而悄悄地浮上水面吹几个小泡泡,十分有趣。 九龙池公园是美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那绿色的山连着绿色的水,绿色的水倒映着绿色的山,远近风光,相映成趣,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 九龙池公园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城市中,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可爱。 3.玉溪风光 题目《家乡的风光》描写玉溪风景名胜的 600字以上 急~e额,老表,佩服你了。 我本是通海人,早年到多跟多地方,却都不常住,玉溪虽然是我们的市区,可是基本也止于游玩,对其最大的印象,却是聂耳公园。 还记得小时候到玉溪聂耳公园还要收门票的,等我高考结束,一个人揣着两百块钱到玉溪散心,晚上睡在网吧,白天压马路,或者就在聂耳公园打发时间。那时候对聂耳公园再大的印象就是每天从早到晚,四处都是人,在唱歌,跳舞,或者打牌,更多的是唱歌跳舞。里面有老人,有小孩,也有很多的年轻人。我还记得在里面偶遇其他地方过来打工的朋友,大家随便最在一棵树荫下,就能聊成朋友,以后却只是彼此生命中难以想起的记忆。 因为到玉溪的前年暑假刚好在个旧带了一段时间,个旧是一个工业化的市区,全部人基本都生活在三班倒的世界,茶余饭后,充斥着麻将。。麻将。所以在路上行走的人,可以看到很多一脸推翻日或是憔悴的油脂,就像我们放纵时在网吧通宵之后的样子。可是,我在玉溪看到的人,都是带着金色的阳光的。 每一个扎根在玉溪的人,总是免不了要进入聂耳公园小憩的。我一直这样相信!在年轻人都参与的文化氛围之下,他们的身心大部分是向上的,良序的发展的。现在路过玉溪,还多了另外一个开放式的公园,聂耳音乐广场,这边没有聂耳公园人山人海的文化氛围,但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修养之地,依山傍水,人造沙滩。 。据说还有从未能有机会一看的水幕电影。 我看到聂耳的音乐在消失,但看到革命前辈留下的好的传统依旧在传承,这是玉溪超越所有旅游景点的地方,而要体验这样的文化必须得沉下去,到聂耳公园那种不要钱 ,没有大量娱乐设施,商业文化淡薄的公园去,去看那些老年人和小孩子带着老年人一起娱乐的场景。 4.描写云南玉溪家乡的美景二年级看图写话玉溪,我可爱的故乡,它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玉溪大河那清澈的河水缓缓地绕过半个城区。 玉溪的北面是聂耳音乐广场,广场上矗立着雄伟的聂耳铜像,聂耳是玉溪的骄傲,在玉溪,到处能看到以聂耳命名的建筑:聂耳大剧院、聂耳图书馆、聂耳纪念馆等,玉溪人民用这样的方式纪念聂耳并传承发扬着聂耳精神。聂耳音乐广场就是其中一个以聂耳命名的美丽广场,每到周末的晚上,彩灯亮起的时候,人们都会汇聚到这里,参加或聆听音乐演唱会,聂耳铜像出神地拉着小提琴,好像是在为今天玉溪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歌唱。聂耳音乐广场的旁边有一个人工湖,蓝蓝的湖水是从出水口的大瀑布里流出来的,湖边生长着茂盛的花草树木,还有一块雪白的沙滩,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玩耍。 玉溪的东面是红塔山工业园区,高高的红塔耸立在山上,山下就是著名的花园式工厂--红塔集团,工人们在努力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玉溪的西边是云南第一村--大营街。这里的农民勤劳富裕,每家都住上了宽敞的楼房,好多人还经营着自己的商店。大营街有许多天然温泉,还有三个美丽的公园,夏天,玉泉湖公园里盛开着美丽的荷花,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前往观赏;汇龙生态园的温泉游泳馆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健身游泳;汇溪公园里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寺,每到过年时,许多人会来这里祈福。 玉溪的南面是正在兴建中的红塔科技园,园里的奇树芳草已经开始迎接着游人了。 聂耳故居坐落在玉溪城中央,附近就是聂耳公园,它是我童年的游乐场,我曾在这里过铁桥、滑旱冰、玩钓鱼、画沙画、钻“狗洞”…… 啊,我的故乡多美呀,虽然我已经离开她两年了,可我还是深爱着她,每到假日,我总要回去看看,和我的外公、外婆和幼儿时的朋友相聚。玉溪,我的乐园,我的天堂。 5.来描写黄草坝的一句诗云南玉溪黄草坝位于红塔区春和镇西北部,有一片美丽的土地,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田野气息、多姿多彩的彝族风情。 ……这就是有玉溪的“香格里拉”美誉的黄草坝。虽有“黄草”二字,但春天的黄草坝呈现出的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翠绿的竹子迎风摇曳,高大的树木建搭成一个天然的凉台,曲径通幽的小道留下无限的遐思。站在山坡上的丛林里,整个坝子的风景尽收眼底:野草、鲜花、唧唧喳喳的鸟儿,山前山后绵延伸展的草地和田野,都笼罩在春天的烟雾里。而最夺目的是满山的油菜花,正开得肆无忌惮:一朵朵成簇,一簇簇成枝,一枝枝花开,一田田金黄色;天上一片湛蓝,地面一片金黄,花色袭人,让人喘不过气来。农家春色最美如斯! 6.玉溪象鼻山游记怎么写啊我去过西岭雪山.青城山.峨眉山.不久前还去了青海湖。。唯有桂林我没有去过,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也凑上队伍里面,去游缆桂林的一番景色。 桂林的山水果然名不虚传,大大小小的山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像是一幅立体的画,又像是一首无声的诗,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桂林的每一座山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传说。我很喜欢象鼻山,他像一只大象正在喝水,胡灵活现的展现出来,说他是能工巧匠雕刻出来的,可他又不那么华丽,说他是自然而生,可又那么生动。应该是因为传说的缘故吧。给这座山添加了点神秘感。传说这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变化成的。原来,这只象是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有一年,天帝出来巡猎,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一百只大象、几百匹天马、几十辆神车,从山青水秀的桂林经过。天帝的大队人马践踏了大片的田园,花草庄稼被蹂躏,猪马牛羊被屠杀,美丽的桂林赤地千里,一片悲惨景像。 一只大象由于过度疲劳,病倒在路边。天帝看它奄奄一息,撇下它,带着其它兵马走了。正当大象生命垂危的时候,一对名叫向公向婆的老人搭救了它。在向公向婆的照料下,大象很快恢复了健康。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大象特地赶到田地为向公和农民们耕地下种,并且发誓不归天。农民们都跑来感谢大象对他们的帮助。 天帝因为仪仗中缺少了一只大象,队形很不雅观,就命令象奴回桂林去寻找生病的神象。象奴来到桂林,看到大象正在为农民耕田,就斥责它丢失了天神的身份和脸面。大象说:“难道你、我和天帝只能吃农民种的粮食,而不能为他们做点事吗?我是绝不再回去为天帝当奴隶了。” 天帝听说神象不肯归天,就带着天兵天将前来捉象。大象举起长鼻英勇自卫,与天兵天将激战了三天三夜,遍体鳞伤,累得精疲力尽,但是大象仍然不屈不挠,没有停止战斗。 天帝看到大象如此勇猛,硬捉会损失过多的天兵天将,就想了一个狠毒的计策。他对大象说:“你是一员猛将,我很喜欢你,就放你投生去吧。”说完,就带着天兵天将撤回天上去了。 大象听信了天帝的话,完全丧失了戒备。于是,它走到漓江边饮水解渴。正当它垂下长长的鼻子吸水时,天帝悄悄走到它的身后,把手中的长剑狠狠地刺进了大象的身体,由于用力过猛,象背上只留下了短短的剑柄。也就是山上面的那座塔。 传说固然美丽,但他不一定是真的,我想那些去桂林的人们一定不是因为山的传说水的神话而来的。因为桂林的美丽不是可以用神话来概括的。 7.描写“美梦”的诗句1、《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译文: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至。夜晚我总是频频梦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2、《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译文: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3、《梦江南·兰烬落》 唐代: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译文: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4、《梦李白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译文: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5、《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