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西施的诗词描写“西施”的诗词如下: 1. 唐·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2.唐·李白《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3.唐·万楚《五日观妓》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4. 唐·崔道融《西施滩》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5.唐·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古人为何喜欢用西施作诗: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 ,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2.关于西施的诗句【杨万里】 年代:【宋】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咏 王维 唐 五古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薄媚 西子词 作者:【董颖】 年代:【宋】 体裁:【词】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那知此际。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争若都燔宝器。尽诛吾妻子。径将死战决雄雌。天意恐怜之。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忧嗟又经时。恨不如巢燕自由归。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备尝险厄返邦畿。冤愤刻肝脾。 (宋·王安石)《西施》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 ,不愁宫里有西施。 越有丽姝 越有女兮 凤鸣凤翔 苎罗有美纱兮 濯濯清泉 明眸眇眇 蛾眉黛黛 地无神语 丽姝丽姝兮 身何兮 情何寄 《西施》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3.形容“西施”的诗词有哪些1. 唐·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2、唐·万楚《五日观妓》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3、唐·李白《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4、唐·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5、唐·崔道融《西施滩》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6、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之四十八清》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 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 7、唐 ·李白《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4.关于西施的诗句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胎?但愿君王诛伯否,不愁宫里有西施!王安石<<;西施>> 5.描写西施病态美的古诗有那些呀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的第一首,描写贵妃花儿般的容貌和仙子般的体态,这个大家都没异议。但有一个问题,“云想衣裳”的云是什么云?——是乌云?是火云?还是彩云?我想,当是白云。你看后面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岂不正是白色的的感觉吗?所以,当时贵妃是穿着白色的衣裳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吧。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我觉得这首是写牡丹。 “一枝红艳露凝香”——正是花之形貌。 “云雨巫山枉断肠”——乃谓花如有灵,即使当年巫山之云雨亦不堪相比。巫山云雨乃自然现象,而牡丹花亦是自然景观,不正好可以相比吗?倘若云雨有神,则名花更当有灵。昔日楚襄王“断肠”于巫山云雨之美,却不知如今牡丹之美更胜一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汉宫”代指唐宫,“飞燕”代指贵妃,唐宫佳丽三千,有谁可比牡丹之美?唯有贵妃而已。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写君王。倾国之美人与绝世之名花“互相欣赏”着,君王则在一边带笑而看之。牡丹花开已是暮春时节,百花纷纷凋谢,春风岂能无恨?而此时此刻,复何恨之有? 总之,第一首写人,第二首写花,第三首写君王。写人之美,则用花来形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写花之美,则用人来比衬——“可怜飞燕倚新妆”。美人对此名花,自是欢喜不禁。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乐坏了旁边的君王。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检举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 ,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 ,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 ,效颦安可希。 明妃曲(王昭君)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 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 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 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 尚有哀弦留至今。 《三国演义》貂蝉 :红牙推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列画室,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下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远,不知谁是楚襄王。 《长恨歌》白居易 (写杨玉环)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 Never say die.永不气馁! 6.求历代大家对西施的评价诗句(诗词)这里有很多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西施》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7.谁能给我一首埋怨西施的诗西施 唐朝 罗隐 作 家国兴亡自有时,(时:时间)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是越国人) 西施若解倾吴国,(解:懂得。倾:使……灭亡) 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西施洗衣处) 唐朝 崔道融 作 宰嚭亡吴国,(宰嚭pi:吴国的坏宰相) 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浣huan:洗) 似有不平声。(似乎为西施鸣不平) 帝幸蜀(幸:到。 蜀:四川) 唐朝 罗隐 作 马嵬山色翠依依,(马嵬:当年唐玄宗被迫于此赐死杨贵妃) 又见銮舆幸蜀归。(銮舆:皇帝车驾。 从四川回来了) 泉下阿蛮应有语,(泉下:地下。阿蛮:唐玄宗小名) 这回休更怨杨妃。 (这一回皇帝逃往四川不能怪人家杨贵妃了)。 8.谁能给我一首埋怨西施的诗西施 唐朝 罗隐 作 家国兴亡自有时,(时:时间)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是越国人) 西施若解倾吴国,(解:懂得。倾:使……灭亡) 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西施洗衣处) 唐朝 崔道融 作 宰嚭亡吴国,(宰嚭pi:吴国的坏宰相) 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浣huan:洗) 似有不平声。(似乎为西施鸣不平) 帝幸蜀(幸:到。 蜀:四川) 唐朝 罗隐 作 马嵬山色翠依依,(马嵬:当年唐玄宗被迫于此赐死杨贵妃) 又见銮舆幸蜀归。(銮舆:皇帝车驾。 从四川回来了) 泉下阿蛮应有语,(泉下:地下。阿蛮:唐玄宗小名) 这回休更怨杨妃。 (这一回皇帝逃往四川不能怪人家杨贵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