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小池描写明媚初夏风光的诗句是

1.古诗小池里哪句话是描写初夏的景色

写的是初夏时节荷塘的景色,从“小荷才露尖尖角”能看出季节,“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能看出是池塘.

初夏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 可以看出

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2.《小池》中描写夏天的诗句有哪些

《小池》中描写夏天的诗句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原诗: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3.《小池》里哪句诗是描写初夏的景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参考资料: 1、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63页 . 2、萧练武 杨敬华 .中国语文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92页 . 3、羊玉祥 .古典诗文鉴赏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页 。.。

4.《小池》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描写初夏的季节,在一个水池边,蜻蜓与荷叶相依偎的景色。

出自:《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原文: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扩展资料:

赏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的泉眼,泉水细如游丝,似洇似淌,悄然无声地流着,好像非常爱惜这涓涓细流似的。

初夏翠绿的树荫映在水中,在蓝天白云的影儿中摇摇摆摆,好像非常喜爱这晴日里柔和清丽的风光。“细流”,极言“流”小而细微。“细流”承接“无声”。

更见“流”的涓涓而毫无声息。“无”与“细”相应,“声”与“流”相对,这就深刻形象地表明了“泉眼”之小。“惜”赋予“泉眼”以浓厚的感情色彩。

乃至非常爱惜这涓小而无声息的流水,才让它细细地缓缓地流着。“泉”小,“流”小,爱“惜”之意就愈深愈切。

“无声”烘托着“泉眼”与“惜”,“泉”的无声,“惜”的深切,愈见“细流”的涓小,愈使人觉得爱怜。

“树阴”与“小池”相照应,“池”在下,小而清,“树”在上,高而绿,“树阴”倒影又衬出天气的晴朗和气候的宜人。

“照”字很有诗意,极为动人,将“树阴”这个静止而无生气的影儿,用“小池”水作镜子,“照”着自己,欣赏起水中初夏的景色来了。

“照水”与前句的“无声”、“细流”相映成趣,“无声”、“细流”显得“照”更沉静,也写出了由“细流”所汇积的“小池”,格外清澈明丽。

令“照”者神往,因而“爱”得也更为深切。这“晴柔”所表达的初夏一派旖旎风光,对“树阴”更有吸引力,“照”得更为在意。

“爱”得更为迷醉,也就愈见“晴柔”风光的美丽可爱。“爱”和“惜”情意相承,“泉”惜的是“细流”,“树阴”爱的是倒映在池水中的“晴柔”。

无“细流”的水,则无“晴柔”的影,足见诗句前后照应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新出池水的小荷叶儿,还带着满身的水珠,连她那嫩尖的小角角还没展开呢;好像蜻蜒是先知先觉的小昆虫,它已经早早地飞来,挺立在小荷的尖尖角上了。

“小荷”在意义上与“晴柔”相承,只因这初夏的柔和美好的风光,小荷在水下才萌萌欲动。“才露”,刚刚露出,在一会儿前,一刹那间,才破水而出,才露出了她那尖生生的小角角。

“尖尖”的“角”,透着多少锐意和生机。“露”和“小池”相照应,“树阴”照池水,“小荷”露池水,都围绕“细流”汇成的“小池”来写的。

此句中的“尖尖角”与首句的“细流”在格调和韵味上协调一致,“尖尖角” 对“细流”,令人感到别有新意。推敲起来,“尖尖角”和“细流”也是构成“晴柔”的一部分,使诗味更浓,更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