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著名的咏香诗词有什么《沉香石》: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 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 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印香——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为寿》:旃檀婆律 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熏。 香螺脱黡来相群,能结缥渺风中云。一灯如萤起微焚,何时度尽缪篆纹。 缭绕无穷合复分,绵绵浮空散氤氲。东坡持是 寿卯君,君少与我师皇坟。 旁资老聃释迦文,共厄中年点蝇蚊。晚遇斯须 何足云,君方论道承华勋。 我亦旗鼓严中军,国恩未报敢不勤。但愿不为世所醺,尔来白发不可耘。 问君何时返乡粉,收拾散亡理放纷。此心实与 香倶气,闻思大士应已闻。 诗中“旃檀”指檀香;“婆律”为龙脑香的音译;“老挤”指麝香; “香螺脱甲”指甲香,即一种香螺口上的甲盖;“缪篆”指印香。 二、和香有关的诗句与“香”有关的诗句都有: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宋代: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宋代:苏轼 行香子·秋与 3、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宋代: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4、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唐代:温庭筠 更漏子·玉炉香 5、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全诗: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代: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宋代:苏轼 行香子·秋与 3、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代: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4、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代:温庭筠 更漏子·玉炉香 5、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代: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 三、和香有关的诗句与“香”有关的诗句都有: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宋代: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宋代:苏轼 行香子·秋与 3、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宋代: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4、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唐代:温庭筠 更漏子·玉炉香 5、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全诗: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代: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宋代:苏轼 行香子·秋与 3、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宋代: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4、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代:温庭筠 更漏子·玉炉香 5、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宋代: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 四、带有香的诗句山园小梅 宋林逋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 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酒香亭 向阮贤 至今湖上亭,酒香渺何有?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菊花 黄巢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醉花阴 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左掖梨花 丘为 冷艳金歇雪,余香乍入衣。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山亭夏日 高骈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早梅 齐已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晓起闻雨 范成大 莫教西成便无虑,大须浓日晒香秔。 早春 白玉蟾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雪梅 卢梅坡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早朝大明宫 贾至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自惹御炉香。 和贾舍人早朝 杜甫 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浣溪沙 杜甫 麻叶层层 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永遇乐 李清照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感旧 黄仲则 云阶月地依然在,旧逐空香百遍行。 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 王实甫 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 人月圆 吴门怀古 张可久 香柑红树,鲈银丝,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鸟夜月,犹怨西施。 文杏馆 王维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孤雁儿 李清照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渔家傲 李清照 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五、苏轼与明月有关的诗句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念奴娇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苏轼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催试官考较戏作 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六、诗句中含有“香”的诗句有那些林逋 【山园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张栻 【与弟侄饮梅花下分韵得香字】 日多色愈正,春和天与香。 李清照 【武陵春】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辛弃疾 【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王安石 【梅花】 明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唐代舒元舆 【贻诸弟砥石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元稹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二首】 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野人爱静仍耽寝,自问黄昏肯去无。 七、苏轼生平及有关诗句苏轼生平】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享年六十六岁。 【主要词作】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