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情画意描写家的诗句

1.描写渔家诗情画意般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____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5.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____翁卷《乡村四月》

6.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__佚名《长歌行》

7.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____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9.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0.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____白居易《村夜》

1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2.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3.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____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4.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____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15.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____王维《渭川田家》

16.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7.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____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18.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9.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____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20.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____温庭筠《利州南渡》

21.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____颜仁郁《农家》

22.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____曾几《苏秀道中》

23.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____王维《渭川田家》

24.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____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25.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____颜仁郁《农家》

26.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____聂夷中《田家》

27.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____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28.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29.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30.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____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31.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____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32.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____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3.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4.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____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

35.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____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36.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____韦应物《观田家》

37.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____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38.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____韦应物《观田家》

39.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____杜荀鹤《山中寡妇 / 时世行》

40.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____孟浩然《田园作》

41.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____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42.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____李白《树中草》

43.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____王建《田家行》

44.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____王维《春中田园作》

45.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____杨慎《出郊》

46.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____王建《田家行》

47.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____孟浩然《田园作》

48.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____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2.表现渔家诗情画意般生活的诗句

诗情画意的诗句(一)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情画意的诗句(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情画意的诗句(三)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描写“诗情画意”的诗句有哪些

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翻译: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翻译: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翻译: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

4: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长歌行》

翻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翻译: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6: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翻译: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7: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聂夷中《田家》

翻译: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8: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翻译:。布谷鸟殷勤劝耕,农夫趁天晴挥锄劳作,放水灌田。

9: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翻译:老朋友准备好了指丰盛的饭菜,请我到家里去做客。

1: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李白《树中草》

2: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王建《田家行》

3: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4: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杨慎《出郊》

5: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王建《田家行》

6: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孟浩然《田园作》

7: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4.描写诗意的诗句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3、《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5.十分诗情画意,唯美的诗句

唐·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还有一些诗情画意的句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死生契阔 与子同悦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

只羡鸳鸯不羡仙

6.跪求描写景的有名古诗词,要诗情画意的.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类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月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7.求一首关于深秋的有诗意和意境的诗词.词最好

金风抽丰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

刘彻《金风抽丰辞》 金风抽丰萧索天色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

陶渊明《酬刘柴桑》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 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家声 南朝梁。

范云《别诗》 树树皆秋景,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物异,秋似洛阳春 唐。

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葱茏,秋水日潺湲 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秋声万户竹,冷色五陵松 唐。

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

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寒风江上寒 唐。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景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

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云路鹏程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火食寒橘柚,秋景老梧桐 唐。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

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

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在即,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

钱起《题苏公林亭》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

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行珠 唐。

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金风抽丰 唐。 窦巩《秋夕》 重逢不消忙回去,时过境迁蝶也愁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斜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偶然飞独鸟,斜阳无事起寒烟 宋·。

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淡漠,残照当搂 宋·。

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

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宋。

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几多斜阳中。

知为那个凝恨、背西风 宋。秦观《虞尤物》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景 宋。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几多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金风抽丰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 杂 咏九首》 孤村夕阳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

·白朴《天净沙·秋》。

8.请给我几句有关“诗意境界”的诗句

你应该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主要就是讲诗的意境的〔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