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为《春江晚景》写了一首诗作品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1]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2]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句解 竹外桃花三两枝 这是一派和煦的风光: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 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清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2.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描写的植物有一、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鸡 [明]瞿宗吉 处宗窗下对谈高,五德声名五彩毛。 自是范张情义重,烹割何必用牛刀。 三、鸡 [唐]崔道融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四、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五、啄木鸟 [唐]朱庆馀 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 终日与君除蠹害,无嗔无事不平飞。 六、鹭鸶 [唐]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七、寒雀 [宋]杨万里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 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八、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只辛苦为谁甜。 九、蜜蜂 无名氏 腰肢何纤纤,惯向花底潜。 勤劳成蜜后,辛苦为人甜。 十、河豚,鸭 《惠祟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十一、黄鹂、白鹭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十二、黄狗、苍鹰…《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十三、蜻蜓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十四、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十五、蝉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十六、马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瑙,快走踏清秋。 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东省陵》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题自画小像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6.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9.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0.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 16.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 (严兆鹤 《百合花》) 17.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 《白梅 》) 18.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曹雪芹《 咏白海棠 》) 19.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王冕《 墨梅 》) 20.山樱如美人,红颜易销歇。 ( 邓尔雅《花 》)。 3.苏轼写的诗是惠崇春江晚景还是惠崇春江晓景是《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原文为: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