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苗族的文章或诗句

1.描写苗族的诗句

1、仙境的苗寨

作者:蓝计

苗寨美,美得让人羡,

伸手,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

低头,连绵葱郁峡谷尽收眼底;

远眺,白墙青砖苗家民居鳞次栉比;

细瞧,错落有致的梯田,

近观,随风摇曳的油菜花,

远望,蜿蜒大气的绕城河流,

仰视,急弯陡峭的盘山公路,

还有那峡谷间飘渺的薄雾,

竟纷纷涌入眼帘,怎么看也看不够。

桥下的梯田、苗寨、山路、河流,

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2、千户苗寨

作者:程愫

苗族春天里的景象,烂漫多姿,

如同仙女下凡给你带来不尽的动感,

苗寨四月里的春风,暖洋洋的,

如同有一双温柔的小手在抚摸着我的脸庞,

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我披着和煦的阳光走进了,

苗族侗族雷公山麓河流谷地。

这儿坐落着中国最大的原生态的净土,

童话世界——西江千户苗寨。

揭开她美丽的面纱,一睹她那神秘的风韵。

3、苗族人

作者:刘子成

我骄傲,我自豪,

我是来自大山深处的苗族人

我们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

但我们并没有遗忘历史,

多少年来,

人们通过口传方式,

一代接一代地传唱着我们几千年悲壮的历史,

用刺绣形象地镌刻着我们,

先祖们苦难的奔波历程,

一辈接一辈完好地传承着我们。

4、怀念我的西江苗寨

作者:王凡凡

西江苗寨的心跳,

诉说河谷坡上,

苗家儿女变迁的风骨。

叠嶂的吊脚楼哟,

你曾牵绊了,

多少怀情的男子?

枫林里,笑声如旧。

夕阳里,炊烟,

成为桃园的美景。

我想,陶渊明似曾在,

这里陶醉。

是苗家少女,

载舞的节拍吧!

5、记往事

作者:侯继红

芦笙欢快的潜响。

刀山火海的渊源,

典藏了,女儿红,醇净了,

南花绣娘的笑——

巴拉河畔,

灯光潜影了,

远山的红叶。

纺车,把岁月拉长。

板凳舞,把月亮皎洁。

大簸箕苗寨上,

遥望,吊脚楼前的女子,

委婉了,男孩的情。苗家历法,

精确了,成长的速度。

子正人统的奠量。

2.关于苗族的作文

苗族--宗教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还愿”,祈求神灵保佑。相信财神,并有“开财门祭”,祭瞬钉一方尺红布于门上,魔公呛咒,杀鸡献祭,以示求财。祖先崇拜在苗族中也很盛行,最大的祭祖节日是每年秋后的“西松”节;平时家人遇到认为不吉利的事,或做恶梦等,要杀鸡祭祖,并请魔公呛咒转达子孙对祖先神灵的祈求。部分苗族也信仰道教。祟奉观音、关帝、天王菩萨和盘瓢等神。有的苗族称巫师为“白马”,有的称为“昂”,有的称为“宛能”,昭通部分苗族称为“波摩”。“波摩”曾有用汉文书写、读士音的经书。近百年来,基督教、天主教传人云南苗族地区,并在昭通、楚雄、曲靖等地分别成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演中分会(在富民)、基督教布道公会(在禄丰)、西南基督教联合会(在元谋)、西差会的内地会(在武定)以及石门坎教堂等教会组织,致使部分苗族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

3.怎样写苗族的作文

苗族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

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

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

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

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4.关于苗族的作文 只求开头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

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

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

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

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5.有关于苗族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接连3天,是贵州省清水江畔苗族的传统节日----姐妹节。

姐妹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要吃姐妹饭。在贵州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清水江畔是苗族姐妹们的世界,在那里住着几十个聪明、勤劳、美丽的姑娘。

她们丰衣足食、生活愉快,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比较偏远,来的人少,所以她们早已成人却都未出嫁成婚。经过商量,她们决定大家准备好饭菜,举行一次聚餐,邀请四邻八寨的苗族小伙子前来与她们一起唱歌跳舞。

到了吃姐妹饭的那天,远方的小伙子来了许多。姑娘们殷勤地招待他们,小伙子们也拿出了他们的本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吹葫芦笙,还进行斗牛、赛马,真是热闹极了。

临别时,姑娘们用自己绣的帕子包上糯米饭,送给喜爱的小伙子。高兴而归的小伙子们,过了几天又来到姑娘们的村寨,说是还帕子,实际上带了许多姑娘们喜欢的小礼物表达谢意。

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来往,互相了解建立了感情,不久姑娘们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人……从此吃姐妹饭、过姊妹节的习俗,便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现在它已不仅是妇女们的节日,而且是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共同节日。

节日的前一天,每户苗家的姑娘都要为做姐妹节吃的姐妹饭,上山去采野花和野果。远方来的小伙子陪姑娘们上山,帮助采野花野果,在活动中他们互相有了了解。

姑娘们做姐妹饭,是将采来的野花野果浸出颜色,用来把糯米饭染成红的、黄的,蒸熟后,糯米饭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过节那天,家家都吃姐妹饭。

姑娘们的心意也都藏在了这姐妹饭里。:姑娘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她的小伙子。

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姐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只有一支筷子,是姑娘婉转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单相思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则表明姑娘不喜欢他,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树叶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至少还有希望,小伙子应该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加强联系和了解。吃过姐妹饭,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和小伙子们一起看斗牛、斗雀,唱歌跳舞,吹芦笙、敲木鼓。

暮色降临后,江边草地、沙滩、树林,到处都是青年人的天下。他们相聚唱歌谈情,一支支婉转动人的情歌悠然飘出,一颗颗充满爱情的心悄然传送,人们尽情地欢乐,往往通宵达旦。

6.关于苗族的作文只求开头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

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

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

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

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