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者侧重写的是以刘姥姥的视角显现贾府的权势.刘姥姥看到门两旁气派的石狮,满门的轿马,“挺胸叠肚”的看门人,使得她战战兢兢,见人就称“太爷”;而门人们则是理都不理,把刘姥姥撵到墙角让等着.这种颐指气使的派头与刘姥姥的低三下四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如果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显现的是贾府的权势,那么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重点写的则是荣国府的豪富.这一次作者用了四回的篇幅,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具体描绘了琳琅满目,花团锦簇的大观园景物和荣国府豪华奢侈的日常生活.刘姥姥一进门偶然遇上的一顿家宴螃蟹宴,经她算了帐:“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等到“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就更无法比拟了.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傻眼了”.可见,大观园中的潇湘馆、秋爽斋、晓翠堂、栊翠庵、怡红院等景物,对于一个乡野村妇来说是如何的令她惊奇.刘姥姥刚进园子就说:“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买画儿贴……大家都说:‘怎么得到画儿上逛逛!’想着画儿也不过是假的……谁知今儿进这园子里一瞧,竟比画儿还强上十倍!”俗话说“美景如画”,刘姥姥却认为大观园比画还好十倍,足见荣国府景物之华美,简直出于刘姥姥想象之外.在游园过程中,作者随意点了两笔:凤姐的穿着打扮和使用之物,非金即银,她穿的大红棉袄用的料子连皇帝“上用内造”的竟也比不上.对筵席上的菜肴,作者着意具体描述了一道菜——茄鲞.凤姐介绍说:“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儿,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玉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拿鸡汤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好的鸡爪(指拨了皮的山鸡肉)一拌就是了.”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到这个味儿!”① 曹雪芹如此细微地写这样一道菜,已把贾府穷奢极欲的生活写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刘姥姥“摇头吐舌”慨叹莫名的反应,简直已使贫苦的农民达到不可想象的地步,这样不是把荣府犹如官府的奢靡生活揭露得更为深刻吗?那么,贾府为什么能这么奢侈地生活呢?它的经济来源又是什么呢? 从乌进孝交的秋后地租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府经济的来源主要是土地剥削,像贾家这样的封建家庭都是靠剥削广大劳动农民的血汗生活的.而像刘姥姥这样的贫苦劳动农民作牛作马一年到头来却衣食无着,需要到处打抽丰.这一边贾府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四体不勤,无谷不分,自朝自暮在那里不是迎宾送客就是下棋吟诗、观花看戏.但他们却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在这里借着刘姥姥的眼睛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也使我们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 但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看到的荣府就与前两次有天壤之别,这时的荣府已没有了过去那样令人生畏的威势.刘姥姥见不到那些“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门人,也不用“溜”“蹭”,而是“一经来到后门”寻了半天才找见一个人.等到见到凤姐时,这位原来雍容华贵,以泼辣著称的姑奶奶已经“骨瘦如柴,神情恍惚”气息奄奄,病入膏肓了.刘姥姥第一次到荣府是来“打抽丰”寻求援助的,这一次却是凤姐把刘姥姥当作最可信耐,可以寄托救助的人.她把亲生女儿巧姐托付给了她.。 2.表现刘姥姥真诚的句子刘姥姥虽然是《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但她却是贾府盛衰的历史见证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1](高卫红2008:75)。 从文学的角度,前人对刘姥姥的性格研究大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刘姥姥大智若愚、知恩图报、淳朴善良,一是认为刘姥姥善于阿谀奉承,竭力攀附上层社会。也有人从语用角度将刘姥姥定位成一个善于交际的智者,认为刘姥姥在交际中很恰当地使用了礼貌原则,从而达到了她的交际目的。 前人对其性格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大都是着眼于文本,很少有人从句式结构的特点来探究刘姥姥的性格。本文试图通过从刘姥姥话语中复句的使用这一角度来探讨刘姥姥圆滑世故和真诚淳朴共存的性格。 3.刘姥姥的人物赏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多打了两石粮食”,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以感谢贾家的关照。 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太太的爱宠和厚待,并且给大观园的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后十回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这时的荣国府已被查封,王熙凤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伤害的人们,都来乘机报复。她在众叛亲离、极端狼狈的垂死之际,却把自己的独生女巧姐托付给刘姥姥。 在封建社会里,所谓托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义或信任。精明过人的凤姐,凭借她锐利目光看出,在当时的荣宁二府中,只有刘姥姥这个人才是善良的,才不会对她落井下石。 刘姥姥没有因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招摇撞骗炫耀乡里,也没有因王熙凤的背时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刘姥姥一进入荣国府,就很快受到贾母、宝玉、鸳鸯、平儿等人的喜欢,表现出了她的机智过人之处,这和她经历了各种磨难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 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 也正如王熙凤所料想的那样,在她死后,巧姐的“狠舅奸兄”为了图几个钱,要把巧姐卖给外藩王爷的时候,刘姥姥勇敢机智地救出了巧姐。刘姥姥在这里的具体行为,表现了这个人物高贵、机智的品质,她敢做敢为,有计有谋有办法,也毫不顾虑拯救这个无助孤女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和危险。 王熙凤当初用自己对刘姥姥的一点同情心态,换取了女儿免遭厄运,这件事本身就极具寓言色彩。 (一)表演艺术40回宴席上见那鸡蛋小巧,“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 行令时,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都显露出过人的表演才华。41回贾母令女伶奏乐,“当下刘老老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 黛玉说她那是“牛舞”,看似取笑,实则深许之。别忘了“圣乐一奏,百兽率舞”恰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舞蹈艺术的最早起源。 最令人称奇道妙的要数凤姐和鸳鸯“捉弄”刘姥姥的那一段:“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40回)接着放笔描写众人的笑态:“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是《红楼梦》的一组经典镜头。 但看她“站起身来,高声说”,说完后“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见此情景,觉得比54回那两个才疏艺浅的说书女先儿有趣多矣。 如此高超的喜剧天赋,岂是一般庸人能做得到的? (二)语言艺术她形容贾母的屋子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 (40回)活话出贾母屋子的气派。她又打趣那双沉甸甸的象牙镶金筷子道:“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用庄稼人日常生活的农具来比配,收到奇特的喜剧效果。 兴之所至,连一个鸡蛋在她嘴里说出来也变得妙趣横生:“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一两银子,没听到响声就没了”。她赞叹大观园的美景和惜春的才气,也是趣味盎然。 读这两回,只觉刘姥姥妙语连珠,惹众人连连发笑。从她身上我们看到艺术并不神秘,而是就在生活中,真正生动有趣的艺术应该与生活共生。 刘姥姥的喜剧表演并无落单,而是处处有凤姐配合。一部《红楼梦》,大家都知道凤姐的语言艺术是最上乘的,尤其是大量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的运用,堪称红楼一绝。 如今刘姥姥恰好和她结成一对儿拍档,一唱一和,同为杰出的生活艺术家。 (三)诗歌艺术正邪两赋有情人,正因有情,所以有才。 有情人不一定要写诗,他的生命自成一首诗,他这有情的一生本就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好诗。用生命写诗的有情人都是真正的诗人。 刘姥姥便是这样一位融入生活的诗人。而且作者笔下还真就让她做了诗,她的诗才便通过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显露出来:左边“大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大火烧了毛毛虫”,与贾母的“这鬼抱住钟馗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喜剧乐事。 “一个箩卜一头蒜”,萝卜言其大,蒜言其多。蒜的瓣粒多,容易成活,象征多子多福。 “倭瓜”,《光绪顺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充饥,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参照“绿叶成荫子满枝”,喻女子结婚生子,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姻缘。 刘姥姥的酒令尽管文雅不足,却也。 4.表现刘姥姥真诚的句子刘姥姥虽然是《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但她却是贾府盛衰的历史见证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1](高卫红2008:75)。 从文学的角度,前人对刘姥姥的性格研究大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刘姥姥大智若愚、知恩图报、淳朴善良,一是认为刘姥姥善于阿谀奉承,竭力攀附上层社会。也有人从语用角度将刘姥姥定位成一个善于交际的智者,认为刘姥姥在交际中很恰当地使用了礼貌原则,从而达到了她的交际目的。 前人对其性格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大都是着眼于文本,很少有人从句式结构的特点来探究刘姥姥的性格。本文试图通过从刘姥姥话语中复句的使用这一角度来探讨刘姥姥圆滑世故和真诚淳朴共存的性格。 5.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迎春,探春,惜春这些人物描写的句子是二进荣国府: 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 大观园画: 刘姥姥听了,喜得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好个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秋爽斋宴: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进探春处有个“探春素喜朗阔” 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算三姐妹主场,只找到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6.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 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 谁知我今儿进这园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 外貌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侧面描写: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扩展资料: 刘姥姥她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前八十回,一进为求帮助,她小心谨慎,奉承周瑞家的,又奉承王熙凤,希望能够得到救济;二进是报恩,她带着劳动人民的质朴作为,被林黛玉戏称是母蝗虫,薛宝钗等也是哄堂大笑夸她诙谐的好,突出了林黛玉等人的不知劳动人民的辛酸艰苦。 续书后四十回的三进,则是映照了金陵十二钗之一巧姐的判词“余留庆”,是为了还王熙凤的恩情救助她的女儿巧姐儿。 7.红楼梦里描写王熙凤的所有诗词1、判词: 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 冰山:比喻不可长久依傍的权势。一只雌凤:指凤姐。说明王熙凤所依附的贾府,已处于“末世”,势若冰山,难以持久。 凡鸟:合而为王熙凤的“凤”字(繁体字凤为鳯,繁体字鸟为鸟)。"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 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虽然为人刻薄,心狠手辣,但是很有才干的,她把偌大的贾府管理的井井有条。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继而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最终休了凤姐,将平儿扶正。 哭向金陵事更哀:贾府没落之后,不仅仅要抄检在京城的家产,就连在南京祖籍的祖产也要没收,这就让身为贾府大管家的王熙凤去指认祖产。其他人在抄捡之后,或死或罚,都明确的结局,但是王熙凤却还要被押往金陵继续审问,当然比别人更加哀伤。 2、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白话译文: 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生前弄权术致使心力交瘁,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口安宁,却不想最终落个家破人亡。 半辈子殚精竭力枉费心机;恰似那悠悠晃荡梦一场。好像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好像是黑蒙蒙油灯灭尽。呀!一场欢喜忽然由悲变痛。唉!世间祸福终归难以断定! 扩展资料: 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王熙凤作为贾府中的总管家,执掌贾府大权,是贾府中重量级的人物。在偌大的贾府里,她就像一颗灿烂的月亮,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谁见了王熙凤不是敬畏三分。 然而她能在贾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不仅是美丽的外表和显赫的家世背景,更重要的是她的才智手腕,机巧言辞。每每遇事她总能有自己打算,头头是道,考虑周全,让人无不敬佩。 王熙凤强悍精明却又“杀伐决断”,既包含着不讲情面、不避锋芒的凌厉之风,同时又挟持着不择手段、不留后路的肃杀之气,秋天肃杀,让人心寒。 但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面对突然来访的刘姥姥,她没有摆贵族豪门的谱,说话非常大气和善。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折射出了其人性之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王熙凤 百度百科——聪明累 |